
多模型+全场景功能矩阵
自2月公测以来,当贝AI始终围绕用户需求进行功能优化与迭代,致力于提供全面且便捷的AI服务。目前,当贝AI已上线多模型、知识库、智能体、“帮我写”等功能模块,满足了用户多方面的需求,形成了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核心功能矩阵。
1.多模型打破技术壁垒
当贝AI率先实现了国产主流大模型的深度集成,用户可以在DeepSeek-R1、DeepSeek-V3、豆包、通义千问、Kimi等不同算法之间自由切换。这种“模型即服务”(MaaS)模式,有效解决了单一算法适用性受限的行业痛点。

2.知识库构建个人AI大脑
区别于通用聊天机器人,当贝AI的知识库功能允许用户上传PDF、Excel、PPT等格式文件,通过深度学习生成专属知识图谱。AI可以帮助用户提取、归纳、分析、补充和优化知识体系,从而将通用的大模型转化为专属的个人助理。这一功能不仅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知识,还能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

3.智能体生态初具规模
当贝AI平台已入驻超过200个功能型智能体,覆盖职场技能提升(如Excel公式大全、PPT美化助手)、心理测评(如MBTI人格分析师)、文娱互动(如影视角色对话)等多样化场景。值得一提的是,个人用户还可以基于自己的数据训练定制化的智能体。

全端覆盖降低使用门槛
当贝AI的市场扩张策略中,"全端适配"成为重要推手。相较于多数竞品局限于网页端,该平台同步推出Windows/Mac客户端、iOS/Android APP及H5轻量化入口,实现多设备无缝衔接。用户在电脑端创建的智能体可直接同步至手机端继续对话,知识库文件也支持跨端实时更新。当贝官方负责人表示,为优化移动体验,团队正在努力开发支持语音输入、附件上传等便捷交互。

快速崛起,当贝AI赢得市场青睐
业内人士分析,当贝AI的爆发式增长,得益于国内大模型应用的普及浪潮,更与其“功能即服务”的产品定位密切相关。当贝AI短时间内用户突破百万,除了精准的产品定位、快速的迭代优化和对用户体验的高度重视外,还有一点很重要:该平台聚焦可落地的生产力场景,通过降低AI使用门槛实现破圈。换言之,当贝AI避开通用大模型的烧钱竞赛,锚定“AI工具集”细分市场,满足用户文档处理、技能学习等刚需。
当贝AI:从工具到生态,迎接新挑战
当贝AI的快速崛起,折射出AI应用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据艾瑞咨询指出,2024年国内AI工具用户规模预计突破2亿,但增长率已从2023年的218%回落至85%。可见市场正从野蛮生长转向精细化运营,工具必须证明自身能创造真实价值。
当贝AI的“知识库+行业智能体”组合,恰好切中了企业降本增效和个人能力升级的双重需求。随着百万用户基数的建立,当贝AI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如何保持迭代速度、优化用户体验,将决定这匹黑马能否在AI长跑中持续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