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Mini LED/Micro LED作为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新技术,其应用的推广将极大扩大LED芯片的需求,给行业带来更多增量市场机会。
近年来,在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及各路资金密集投入下,我国LED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行业整体呈现增长的态势。不过,LED芯片位于行业上游,受到产业扩产周期以及下游应用领域周期波动带来的供需环境变化,LED芯片市场的增速呈现一定程度的波动。
对于LED芯片产业发展现状,一位企业高管对集微网表示,“目前低端市场毛利较低,企业将会朝高端市场发展,或者开拓新兴应用领域”。另外,他认为,LED芯片属于重资产行业,具有较强的供需周期属性。对于LED企业来说,产业周期性难以避开,只有提前做出预判并做出恰当决策,才能穿越周期,保持长久发展。
LED产业存在周期性波动
“LED产业发展与技术突破呈现较为明显的周期性,目前LED行业已经历过三轮周期变化。”行业人士表示,这种周期变化大致以每四年为一个周期,每一轮周期都沿着“行业技术突破--产品价格下降--应用领域扩大--渗透率大幅度提升”趋势发展。
第一轮周期为2009年至2012年:在图形衬底PSS技术突破,产品亮度提升的情况下,LED开始进入电视背光应用领域,这造成LED芯片大缺货,中国芯片厂商开启疯狂大投资,导致芯片产能大于下游需求,背光市场产出接近顶点,渗透空间却有限,从而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下跌。
在这一轮周期中,三安光电、华灿光电、乾照光电先后上市,而德豪润达也切入LED产业发展。它们借助背光市场爆发进行大规模扩产,抢占市场份额,并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第二轮周期为2013年至2016年:当时,SMD中功率规格灯珠凭借性价比的优势,大举渗透通用照明市场。在背光市场需求下滑的情况下,LED下游照明市场加速渗透。尤其是中微半导体等企业推出国产MOCVD设备之后,LED芯片大规模投资门槛大大降低,企业纷纷加速扩产,导致产能集中释放,供给过剩,LED芯片价格下降,LED行业第二次进入市场寒冬。
在这一轮扩产中,澳洋顺昌、聚灿光电抓住机会,成为后起之秀,并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第三轮周期(2016下半年至今):2016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小间距LED市场爆发,行业进入第三轮上行周期,中国大陆厂商再次大幅扩产,到2017年底供给过剩,行业再次进入下行周期。
从LED行业前三轮周期变化来看,新技术的出现必然会给原有行业秩序带来变化。就某种程度而言,Mini LED/Micro LED的发展也是LED芯片行业的一次洗牌过程。随着MiniLED、MicroLED技术不断突破,LED芯片产业或将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
一位LED芯片企业负责人对集微网表示,“目前,虽然传统照明用的LED芯片产能出现过剩,但在有些领域芯片需求却未过剩。比如Mini LED、Micro LED、UV、IR、植物照明等应用领域已成为行业新的发展动力,尤其是Mini LED/Micro LED作为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新技术,其应用的推广将极大扩大LED芯片的需求,给行业带来更多增量市场机会。”
Mini LED/Micro LED市场被业内看好,除了国内外LED大厂加速布局之外,苹果、三星、华为等应用终端厂商也积极参与其中,推进Mini LED/Micro LED应用进程。随着上下游产业链加大对Mini LED/Micro LED的技术研发及产品开发力度,伴随产品及供应链配套的日渐成熟,其产品也将被广泛应用。
Mini LED/Micro LED等新技术的出现,将会给LED芯片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以及发展动力。与此同时,行业格局也将开始重构。
产业格局日益明朗
目前,全球LED芯片市场整体经济规模增速放缓。从整体产能布局看,国外企业放缓扩产进度或收缩业务,产能逐渐向国内转移。在产能转移过程中,国内LED芯片企业持续扩产,大幅增加了产能,从而引起在传统照明领域的LED芯片供需结构阶段性失衡,行业进入调整期。
在此市场环境之下,行业呈现两级分化,LED芯片产能向龙头聚集,国内二三线芯片厂生存艰难,逐步收缩产能。从产能分布来看,2018年国内前五名LED芯片厂商占据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比较高。
目前,德豪润达已经宣布退出市场,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中小企业甚至行业知名厂商逐步减产、停产,此轮产能出清后,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较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竞争力强、产业布局合理的企业将有望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预计未来一两年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从2019年前三季度国内LED芯片上市企业营收体量上来看,三安光电的营收为53.32亿元,净利为11.52亿元。不管是营收还是净利润,都远远超过其他企业。行业人士表示,未来LED芯片产业将会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可见,经过十年的发展,LED产业已形成一个新的格局。而市场风云变幻,下一个十年的时间,LED产业格局又将会如何?不妨拭目以待。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