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交互成智能音箱核心竞争力,IoT浪潮兴起

作者:范儿哥 来源: 蓝鲸TMT 2019-03-28 19:12 阅读(

  导读:2018年Q3全球智能音箱出货量达1970万部,同比增长137%;市场份额方面,亚马逊以31.9%的占有率位列第一,谷歌阿里及小米分别位居二至四位,而中国智能音箱市场的总销量达到580万部,增长近100倍。



  智能音箱作为家庭场景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智能硬件产品,自然被赋予“新流量红利”第一入口的使命,2017年,亚马逊智能音箱销量突破3000万,验证了智能音箱作为IoT时代下新的流量入口和作为家庭智能语音交互中心的重要性。于是闻风而动的国内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布局智能音箱,一场不可避免的大战终于爆发,行业洗牌就此开始。

  简单粗暴的价格战是快速抢占用户和市场的必然选择, 2018年双十一期间,599元的百度智能视频音箱小度在家仅售299元,而原价249元的小度智能音箱只要89元,降价幅度之大令人惊叹。阿里出手也不含糊,去年双11期间原价199元的天猫精灵方糖降至89元。而在此前的3月份,小米发布小爱智能音箱mini,并在米粉节期间限时99元销售。

  价格战所带来的市场份额的提升最为明显,据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市场报告》显示,2018年Q3全球智能音箱出货量达1970万部,同比增长137%;市场份额方面,亚马逊以31.9%的占有率位列第一,谷歌阿里及小米分别位居二至四位,而中国智能音箱市场的总销量达到580万部,增长近100倍。阿里、小米和百度合计出货量为510万台,市场份额高达88%。至此,以阿里、百度、小米为主国内智能音箱市场三分天下的格局落定。

  智能音箱红海下的隐忧

  从技术层面看,智能音箱的技术难度点和重点在于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语音交互技术,而国内目前在这一领域与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总体来说,美国智能音箱领域及相关市场,无论是在技术、产品、还是生态上都比国内要成熟,因此在美国智能音箱更容易成功。

  其次,由于国内市场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高,在价格战的作用下,行业产品逐渐低端化,多数智能音箱智能识别定闹钟和问天气等几种简单的问题,语义理解水平相差甚远,智能入口恐成语音交互“低能儿”。

  另一方面,虽然百度、阿里投入了相当大的内容资源,但受“智商”所限,现阶段智能音箱依然不能提供“无缝连接”式的用户体验。以小度在家为例,如果你问它某部电影的女主角是谁,它则回答:“对不起,我没有这部电影”。因此,以深度学习算法为基础的AI语音识别技术才是智能音箱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而且,由于“生态壁垒”的存在,不同生态之间的产品并不能互相兼容,因此担负语音交互枢纽工作的智能音箱在生态壁垒面前毫无用武之地。不同于音响文化氛围浓厚的美国,对大多数国内家庭来说,一方面没有使用音箱的习惯,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水平发展的差异,物联网的普及程度远远不及美国,智能音箱更多是作为闲暇时消遣娱乐的工具,并不具备“智能生态”意义。

  信息安全问题始终贯穿整个互联网生态,智能音箱领域也不例外。由于智能音箱使用频次较高,因此一般情况下智能音箱始终处于通电的状态,由此一来,隐私泄露问题不可避免的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此前亚马逊旗下智能音箱产品Echo就曾爆出数据泄露丑闻。

  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仅从使用者每天用到的收听音乐、设置闹钟、查询天气、查询公交线路等几个简单的功能就能拼凑出这个人的起居习惯、音乐品味、工作性质以及具体位置等信息,甚至可以通过社交网络精准锁定其现实中的朋友圈,再加上使用者本人公开的信息就完成了一份精确的用户画像。

  严格意义上来讲,智能音箱在技术层面就包括了对用户信息的搜集功能,许多语音技术专利本身就带有窃听性质,因此,相比其他智能硬件设备,智能音箱更容易遭受来源于黑客的攻击,因此而泄露的个人隐私也终将沦为不法分子获利的工具,对使用者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风险和隐患。

  IoT的浪潮刚刚兴起,“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由于语音交互技术本身所具有的“马太效应”,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AI语音交互技术的成熟度(在不考虑人为因素或其它外界干扰的理想情况下)基本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用户基数×使用频次=最大限度的优化体验

  对于一款基于AI语音交互技术的产品来说,语音交互体验的完成度很大程度上决着产品本身的完成度,因此一款优秀的语音交互软件会形成从用户数不断增加到交互体验不断完善的正向循环,反正亦然,一款体验较差的语音交互软件会陷入恶性循环。

  从本质上讲,智能音箱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语音交互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与国外同行的技术差距,并且继续加大对AI语音交互这一底层AI技术的研发投入,使其逐渐进入技术自我演进的正向循环,从而建立起真正的技术壁垒。

  另一方面,随着5G时代即将到来,物联网浪潮下的智能硬件普及率将会大幅提高,待IoT行业相关设备连接标准统一建立之后,智能音箱的“语音交互中枢”功能则不再鸡肋,智能音箱届时将会真正成为家庭场景下的入口级品类。

  目前来看,智能音箱格局已定,巨头生态下的各家智能音箱企业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巨头生态之外的智能音箱企业的未来在哪?也许教育行业是一条生路,但这条生路亦是荆棘满布。

  有一个关于亚马逊智能音箱的段子这样讲:孩子第一个学会的单词叫妈妈,第二个单词叫爸爸,第三个单词叫“Alexa”。

  智能移动设备的兴起变革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而在教育领域,目前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并没有明确的科技设备将如何影响孩子成长的答案,智能硬件在教育行业仍然航行在陌生的水域,2018年美国一家儿童发展公益机构呼吁家长们不要给儿童购买下亚马逊语音技术的儿童版。

  高科技儿童产品的“三宗罪”不可磨灭,泄露儿童数据、阻碍儿童认知发展、破坏儿童社会适应性的三座大山将会永远压在教育智能硬件企业的身上。智能音箱的教育行业之路看似康庄大道,实则希望渺茫。

  互联网的发展史也是网络隐私安全法律法规的发展史,智能音箱的隐私安全问题不仅仅需要依靠企业的自省自觉,更需要行之有效的法律约束,相关立法部门也应积极推进相关领域立法,让智能音箱行业乃至整个智能硬件领域接受法律的监督,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页面链接:   https://news.znds.com/article/37155.html

下一篇
导读: 目前仅有三星与夏普8K电视有在售机型,借体育赛事与政策支持的东风,其他厂商也加快了商用化步伐,2019年预计LG、SONY、TCL会相继开售。 从电视诞生的那一天起,消费者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