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比如前不久播出的《谈判官》,本该成为剧情核心的谈判技巧、职业伦理成了恋爱情节的点缀,主人公三言两语搞定谈判,缺乏说服力。
当前,电视剧创作正以强有力的姿态向现实回归。《人民的名义》《鸡毛飞上天》《情满四合院》《生逢灿烂的日子》《急诊科医生》等一系列优质的现实题材作品,成为2017年中国电视剧最为瞩目的收获。在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中国视协发布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剧本征集等的推动下,2018年被看作是“现实主义回归年”,观众对现实题材创作充满期待。
热潮之下,一些“伪现实”题材电视剧却在滥竽充数。
有的剧集悬浮于生活。披着“现实题材”的外衣,本质依然是换汤不换药的偶像剧。虽然选取当下为时代背景,剧情却是被柔光镜过滤后的生活,满是华服、跑车、奢侈品、高档酒店的消费符号和“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网文套路,不接地气,细节失真,迎合的是感官愉悦,而非艺术审美。比如前不久播出的《谈判官》,聚焦高端谈判专家这一不为公众熟悉的精英群体。可惜的是,本该成为剧情核心的谈判技巧、职业伦理成了恋爱情节的点缀,主人公三言两语搞定谈判,缺乏说服力,现代职业包裹的还是套路化的剧情。
有的剧集悬浮于时代。现实题材不等于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本质是一种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它不是简单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或者一加一等于二的逻辑来描绘现实,而是要从真实的人、事、物和客观的历史逻辑出发,通过对当下和过往两种时空的准确把握,呈现其发展轨迹和规律,触发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观照。所以,现实主义作品一定是勇于直面现实、介入现实,富于时代性,有助于建构和引领社会价值观的。反观当下部分现实题材作品,题材重复、视野狭窄,止步于对生活汤汤水水的浅层复刻,有的家庭伦理剧只有家庭生活没有社会生活,有的都市言情剧依然在贩卖陈腐的价值观,远远落后于新时代的社会变迁、丰富多元的现实生活,无法满足成熟观众的审美诉求,日益增长的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
有的剧集悬浮于人性。优秀电视剧在反映生活的同时揭示人性,在情节的铺展中让观众实现生活的预演,以符合生活逻辑和事理逻辑的人物形象树立主流价值观,引发共鸣给人以启迪。经典作品总是与典型人物相伴而生。回顾那些让我们久久感动、引发广泛社会影响的电视剧,我们难以忘怀的一定是源于生活、典型独特的“这一个”人物形象,比如《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石光荣、《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历史的天空》里的姜大牙、《潜伏》里的余则成、《亮剑》里的李云龙……然而,当下一些现实题材电视剧追求狗血的戏剧冲突,开着情节的列车狂奔,却将人物留在了始发地。表现婆媳关系就陷于一地鸡毛,表现职场关系就陷于腹黑阴谋,表现两性关系就陷于三角恋……单薄的创作路径下是脸谱化的人物,以无病呻吟、小情小爱、嬉笑喧闹取代对人物的深入刻画和人性的探寻追问,既不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不符合艺术的真实。
追问这些“伪现实”题材电视剧的生产过程,我们会发现,造成其悬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近年影视行业的持续高温,越来越多的人才和资本加入,为行业持续发展输入新鲜血液,成为产业不断升级的基础。与此同时,一些行业之外的资本人力大量涌入,影视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建设与之匹配的制度、法规甚至是行业共识和道德约束成为当务之急。不断做大的影视蛋糕,生产新的神话,也生产诱惑和泡沫。在这当中,有人抱以投机心态,把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作为迎合主管部门的标签;有的是追逐市场热点,将影视剧创作等同于快消品生产,把大IP加流量明星作为判断市场收益的依据,而不顾电视剧作为文艺作品本身的规律和价值;还有的是创作者与创作对象、创作手法错位,缺少对生活本质的提炼,对社会发展的认知,对时代精神的把握,甚至是自身缺少文化修养和价值观建设。
实际上,影视剧的创作、生产、接受、批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伪现实”题材电视剧混淆视听,不仅背离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的常识,伤害了那些专注现实主义创作的理想和热情,以工匠精神打磨作品的从业者,更为严重的是会伤害观众信任与市场秩序。
改革开放40年来,现实题材一直是电视剧创作的重镇。几代影视人在现实主义指引下创作一批批经典作品,那些由生活提纯的韵味、诗意和思想成为一代代观众的文化食粮。新时代赋予现实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赋予现实题材辽阔的生长空间。真情书写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形塑我们时代的主流价值观,是影视行业理应承担的使命与担当。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