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海尔打造了中国版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探索智能制造的中国路径,寻求企业转型升级之路。
张瑞敏试图在家电帝国之外打造另一艘“航空母舰”的计划,或许会在COSMO身上实现。有了它,未来海尔出售的不仅仅是冰箱、空调,而是工业4.0概念的智能互联工厂。
在3月刚结束的AWE2017(中国家电与消费电子博览会)上,海尔首次拿出了内测已久的中国版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
“简单说,就是智能工厂的‘操作系统’。企业可以复制海尔互联工厂现有的成果,根据不同产业的特点、需求,迅速构建起一座座智能互联工厂。”COSMO平台运营总监汪洪涛表示,这套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已初步实现了人们对于智能制造的想象:从用户下单、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到物流配送的所有环节--从消费者脑中一个概念到最终送到他们手上的产品--都可以在这个系统里完成。
COSMO是为中国参差不齐的制造业企业量身定制的一个平台,它试图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制造能力企业的差异化需求,让他们能以尽量快的速度融入智能制造体系。这有点类似于联发科的芯片推出之后,极大地降低了手机制造行业的准入门槛。
这个在2016年初即推出的智能制造平台COSMO,之所以现在才成为焦点,在于它如今已不仅仅是海尔内部的一个试验品,而是成为了一个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工业制造领域的平台。
“现在中国互联网发展最好的是电商,但是我觉得下一个最好的就应该是互联工厂”,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张瑞敏曾说,互联工厂在与用户零距离的基础上,可以去线上店、去线下店,直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这意味着互联工厂将是继电商之后的下一个风口。
智能制造的中国路径
二十多年前,在全球家电业重心向亚洲转移时,西门子、GE、IBM等欧美的家电巨头们开始纷纷从“B2C”转向“B2B”。如今,在传统工业时代在向互联网时代过渡之时,全球家电业再次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历史变革。
目前,美国的GE和德国的西门子作为发达国家智能制造的代表,已经开始探索开放共享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分别推出了Predix、Mind-Sphere平台,来构建互联网生态体系。作为处于智能制造领域最前沿的国家,他们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德国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基础,一直以来代表着制造业的顶尖水平;美国则拥有大量来自硅谷的软件和互联网公司,他们与传统制造业的结合天然具备了智能制造的基因。
可是,中国虽然有庞大的制造业基础,但在整体水平上与发达的工业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完成工业体系的升级换代,是一个需要事先想清楚的课题。
张瑞敏坦言,海尔一直在思索,“互联网时代,中国制造业企业可不可以闯出一条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方向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这也是海尔能够坚持至今的最大动力。
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代表性企业,海尔对于中国制造业的能力是有较为清晰的理解的--作为无可争议的世界工厂,中国未必拥有最顶级的技术,但毫无疑问拥有最完整的制造业生态,所以中国智能制造的方向,从生态上下功夫或许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海尔家电产业集团副总裁陈录城认为,“现在中国的企业在探索转型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就是方向不清晰,包括手段,包括模式,非常不清晰。我们这个COSMO平台就是为所有企业在探索智能制造转型过程当中提出了一个落地的标准和指南。”
海尔的思路是,建立一个具有普适性的生态系统,在其中集成各种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应用,从而帮助各个制造行业、甚至整个民族工业完成智能制造的中国式升级。可以说,COSMO系统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之下运营而生的。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对此有更为精确的阐述,他认为,“智能制造绝不仅仅是简单地搞一个智能制造的设备,搞一个无人工厂,搞一个智能化的产品,它是一个体系,一个系统。因此海尔必须要搞一个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管理模式,或者说颠覆原来的商业模式,否则你就没有办法去搞这个智能制造。”
对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中国制造业来说,COSMO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为不同层级的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就像Windows适配不同电脑一样。海尔的野心在于,它将来不仅仅是一家家电制造企业,而是一个智能制造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或者说,成为“制造智能工厂的工厂”。“在COSMO平台上,目前已经有300多万的资源,这里的资源是包括材料供应商,研发,服务提供商,设备供应商等的统称。这些资源要围绕我们用户的多维度需求,生产各个环节,贡献他们解决方案。”陈录城说道。
为了推广COSMO平台,在刚刚结束的AWE展会上,海尔竟将一条长11米、宽7米、高2.5米的模拟冰箱互联工厂示范线完全搬到了现场。
海尔智能自动化总监孙明介绍,在家博会上展示的互联工厂生产线,“看起来是海尔做成的,但是背后有20多家的设备供应商共同参与到这条线的建设,软件资源,硬件的,像机器人,中间红色的机器人是来自美国的,白色的是来自瑞典的,这些机器人都是来自不同的国家。但是靠什么能够把它们组成这条线,就靠COSMO平台。
在海尔展出的基于COSMO设计的生产线中,一些顶级机器人技术被应用于其中,这些技术都是一些自愿融入COSMO系统的公司提供的。“这个平台没有排他性,只要你有能力,都可以进来做。”COSMO平台运营总监汪洪涛说道,包括像库卡这样的公司都可以进入到这个系统中来。作为世界机器人领域的顶级公司,库卡于2016年被中国另一个家电巨头美的收购。
“下一个时代”的企业
作为老牌制造业企业,海尔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但同时,人们很容易把海尔纳入传统制造业的范围,从而为类似的企业贴上“过时”的标签。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海尔是“上一个时代”的企业。
现在看来,这个看法本身就已经“过时”了。在尝试建造一座座互联工厂后,在推出COSMO平台之后,海尔似乎再次站在了中国智能制造的最前沿。
德国工程院院士库恩甚至认为,“海尔互联工厂模式是全球工业领域的样本”。
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企业都在尝试将互联网与工业制造相融合,他们都在根据自我的理解、行业自身的特点,有的安上几个机器手臂,有的装上数百传感器,开始向智能化、可交互方向演进,诞生出不同水平的所谓“智能工厂”。
实际上,海尔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突破并非一日之功,这仍仰仗于其深厚的制造业基础,以及张瑞敏近年来不断强调的创新意识。
张瑞敏解释道,一方面,海尔以智能工厂为载体,通过工厂内自下而上的系统集成及与上下游企业间的数字化协作,为用户提供多种定制方案,高精度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通过COSMO平台以及众创汇、海达源,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交互、设计、制造等全流程中,整个流程给用户带来了无缝化、透明化和可视化的最佳体验,让他们从“消费者”变成生产和消费合一的“产消者”。同时互联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还可通过联网并自动采集、分析、回馈数据并作出决策,实现用户体验驱动产品迭代。
从2012年开始,海尔酝酿在沈阳筹建第一个智能互联工厂。海尔沈阳冰箱互联工厂的制造总监候庭毅向《经济观察报》解释道,这一工厂绝非只是安装几个机械手臂的自动化流水线,而是以实现信息在“人-人”、“人-物”、“物-物”之间自动传递的理念设计建造的。只有如此,柔性生产线、智能互联工厂才能满足为用户大规模定制的需求。
尔后,海尔在此基础上又建造了郑州空调、佛山滚筒、胶州空调、青岛热水器、FPA电机、青岛模具和中央空调七大互联工厂。在不断改良、迭代中追求高精度下的高效率。
按照海尔给出的数据,以胶州空调为例,高精度方面,实现新产品产品开发100%有用户参与设计,定制占比10%以上;高效率方面,定单交付周期缩短50%以上,效率提升50%。
随着智能互联工厂数量的不断增多,张瑞敏的思路猛然一变,不止将生产线上的智能家电作为产品出售,甚至酝酿把整个智能互联工厂当作一种新产品。他希望海尔能像微软为每台电脑提供系统软件一般,为整个中国智能制造提供基础平台。由此COSMO平台应运而生。
或许,对于研发COSMO这样一套系统而言,再也没有比海尔更好的试验田了。
“我们的核心是把互联网工厂这么多年探索的经验转化成软件、方案,把它放在这个平台上,把我们管理的经验、建厂的经验、把互联网上多年探索的经验和方法放到平台上对外服务,有的是软件形式,有的是咨询形式,有的是建工厂。”COSMO平台运营总监汪洪涛打了个比方,COSMO有点像淘宝,有很多商家在上面,淘宝是卖商家的产品,COSMO平台是卖工业品,以及各种解决方案。
家电工厂智能化
在德国“工业4.0”实施建议中,标准化被列于首位。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智能制造要想快速实现迭代,必须有普适性标准和模式作为迅速“复制”的支撑。
2016年9月在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上,张瑞敏首次透露,海尔以开始建立以互联工厂模式输出的智能制造标准框架体系,将对外输出互联工厂的模式和标准。同时,海尔还投建了业内第一家工业智能研究院,为配合将互联工厂的模式和标准对外输出作为科研支持。
如今,在8家智能工厂完成“内测”之后,在标准体系初步建立之后,海尔终于开始把COSMO推向市场,亦即推向家电制造之外的更多领域。
在通过自身工厂展示了“样板间”的示范效应之后,COSMO平台已对外开展社会化服务,目前已推广到7大行业,如电子、船舶、纺织、装备、建筑、运输、化工等,海尔计划将在每个行业打造类似互联工厂的样板。
甚至一些国外竞争对手也慕名而来。一个土耳其的世界500强家电企业负责人到海尔拜访后,感到非常的兴奋,他们没有想到家电工厂做得如此智能化。目前,这家公司正在和海尔探讨在罗马尼亚建设智能工厂的方案。
但对于向海外输出智能制造的解决方案,海尔还是保持了其一贯谨慎的作风。“目前我们一开始想从国内做,把国内做成熟了,慢慢往外辐射。但是有客户我们也不能拒绝,该输出的也要输出。”汪洪涛表示。
事实上,无论是德国西门子、美国GE,还是中国的海尔,对于智能制造的探索和应用都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这意味着彼此都有机会在这个领域抢得先机,而智能制造也必然会是未来国家间、企业间竞争的一个重要战场。
对于海尔互联工厂和COSMO平台的实践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李培根认为,海尔建立开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为中国制造业输出了转型升级的样板工程。智能制造需要像海尔这样大企业的担当。”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连续三年将“中国制造2025”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且在今年明确提出“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足以显示智能制造在国家战略中的突出地位。海尔的这个系统也获得了国家层面的背书,2017年2月它被写入了国家《工业物联网标准体系框架》。
不过,当日在AWE展会上,部分现场参观海尔互联工厂模拟示范线的专家表示,中国智能制造2025战略刚刚起步,无论是技术、模式还是标准,都在起步探索阶段,真正能形成较为成熟的工业体系尚需时日。
而对于海尔这样的公司来说,一次甚至比当年家电更重要的机遇,已经摆在眼前。它能否成为“下一个时代”的企业,COSMO的成败或许具有决定性意义。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