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游液晶面板供应端方面,超大尺寸产能持续释放。2025年,头部面板厂商CSOT(华星光电)和HKC(惠科)加码115英寸和116英寸液晶面板产能。截至今年7月,面板市场两大尺寸产品的年累计合并出货量已经超过7000片。除此之外,华星光电已经在研究G10.5/G11代线切割两片130英寸面板的技术,并有望在今年内出样品,2026年实现量产。此外,HKC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开始在原有100寸的基础上再新增量产98英寸产品。
根据洛图科技(RUNTO)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泛百寸(98英寸及以上)液晶电视面板的出货总量约为127万片,较2023年的51万片增长了147.3%。2025年,截至到7月的累计出货量已达到98.2万片,预计全年出货总量将达到188万片,增长48.0%。
在电视整机终端市场,2024年,全球泛百寸(98英寸及以上)液晶电视机的出货量为79万台,预计2025年和2026年将分别达到161万台和254万台。
中国依然是超大尺寸电视销售的核心市场,2024年,泛百寸电视的出货量为55万台,预计2025年全年为85万台,同比大幅增长54.6%,预计2026年将达到123万台。
202 2 年 -2026 F 全球 泛百寸 液晶电视 整机 出货 量和中国零售均价 走势

品牌的高参与度是泛百寸电视快速发展的核心原因。根据洛图科技(RUNTO)零售监测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品牌已经全部进入了百寸战场,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至少发布了53款泛百寸新品,连刚进入电视市场的追觅品牌都将首个产品系列向上顶到了100英寸。不过当前,中国销售市场的集中度偏高,属于“极高寡占型”,海信、TCL、创维、小米四家品牌即占据了市场85%以上的销量。
泛百寸电视能够快速起量的另一方面原因是终端销售价格的下移。从具有典型代表的中国市场来看,泛百寸电视的零售均价从2022年的19713元逐年下降到2024年的14463元,2025年上半年均价已经降至12941元,预计2025年全年均价将达到12742元,而2026年预计还将进一步下探至11000元以下。在国补、厂补、平台补的合力下,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得到了极大刺激和提升。
此外,消费者对电视尺寸的认知度、接受度,以及对音视频高端享受的理念也在发生正面的变化。根据了解,视像协会正在修订早年发布的《客厅平板电视主流尺寸推荐规范》,旨在给予消费者科学的、直接的电视尺寸选购指南。中国的电商平台们更是打出了“三米看百寸”的口号。洛图科技(RUNTO)认为,在上下游供应链积极烘托的大好氛围下,泛百寸电视有望成为中国高端市场的主流,并为全球整体电视市场带来全新的气象和可观的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