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领域经常开打的“口水仗”,如今也蔓延到了彩电行业。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撕扯的双方都不断拿出新的证据力证自己。但笔者认为,这些看似是企业之间的争斗,背后却是国内智能电视发展,各路厂商对于电视生态市场的抢夺。随着电视生态的其他板块不断成熟,未来智能电视的生态竞争将愈加激烈,电视行业市场的争夺,才刚刚开始。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彩电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攀升,越来越倾向于高端化、大屏化、智能化。中怡康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智能电视零售量的渗透率是72.3%,在55寸及以上的大尺寸产品中,渗透率更是达到了96.2%。未来智能电视势必覆盖全部电视产品,将改变人们客厅娱乐方式。
市场:“价格战”难持续未来更应以质取胜
在第五届中国家电网购高峰论坛上,公布了一组数据:从2012年到2014年,3年内电视机平均尺寸分别提高到37英寸、40英寸、42英寸,而单价分别为3479元、3576元、3456元,基本处于同一水平。这背后,以乐视、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进军制造领域,靠内容收益补硬件低价的模式推波助澜,颠覆了原有的价格体系。
乐视推出的S40Air L全套价格下来共为1579元,其中包含499元硬件费用、980元两年全屏会员服务费以及100元三星面板费用。然而,目前市场上一块40寸的电视屏幕,价格就超过1500元。在这种“狂烧钱”模式下,企业连续两年亏损也在意料之中。
互联网电视2015年的走俏并不是偶然
数据显示,2013年和2014年,乐视超级电视分别卖出30万台和150万台。根据财报,2013年乐视致新实现营业收入7.2亿元,营业亏损6816万元;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41亿元,营业亏损5亿元。
对于互联网电视的烧钱模式,酷开董事长王志国曾表示,“这一定不能长久,最终还是消费者买单。”他认为,“伪生态”的互联网电视,则通过不断地抛出生态和故事,目的是持续地获得资金投入,然而依靠烧钱维系伪生态,很难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
今年年初,乐视小米的“面板之争”,笔者认为这不仅是乐视及小米两种不同生态模式的纷争,也预示着互联网品牌更加看重自身的质量,赔钱的买卖不长久,未来互联网电视应向高质高端发展。
分析:彩电市场低迷未来内容盈利或成趋势
自从2013年开始,互联网企业开始进军彩电业并迅速走热,便对传统电视厂商造成新的冲击。2013年5月,乐视推出自有品牌的超级电视,9月,小米推出小米电视。如今,新的互联网品牌还在不断涌入电视领域,如风行电视、微鲸电视等,至今国内互联网电视品牌已增至13个,还有后来者。
一切都由这场“海纳百川”开始
事实上,我国的彩电市场已经属于存量市场,一年的彩电内销量为四千万台左右,近两年这个市场的容量还在萎缩。在互联网电视的企业越来越多了之后,市场竞争难度也加大了,企业的生存压力也更大。据奥维云网(AVC)的监测数据显示,在猴年春节促销期间,国内彩电市场微跌2.1%;其中,线上彩电市场却同比增长32%,占比提升至25%,而且大尺寸电视的销量也继续攀升。
面对国内市场的增长瓶颈,本土彩电企业纷纷进行转型。智能电视的普及给原本依靠硬件盈利的彩电行业带来了新的盈利模式——内容盈利,这是未来彩电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行业:竞争加剧 企业应学会“两条腿”走路
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电视“撕扯秀”背后,体现了如今互联网电视行业竞争加剧的态势。如今,互联网品牌已经多达15家,但是业内预言,2016年这些品牌只会存活5家。
绝大多数互联网品牌把彩电市场想的过于乐观,在互联网电视的企业越来越多了之后,市场竞争难度也加大了,企业的生存压力也更大。互联网电视想要生存便要靠抢夺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然而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像乐视一样可以烧钱,酷开品牌也是靠创维在其背后做强大的支撑。
小米始终提到友商内容,互联网PK意味甚浓
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营销专家委员洪仕斌认为,互联网品牌间的内容之争只是智能电视生态的一个小板块,这只是一个开端。随着老牌彩电厂商、互联网巨头、游戏教育等细分领域巨头的不断合作发展,老牌彩电厂商基本上都开始内容服务+硬件营收两条腿走路。电视企业应在增加更多优质的内容的同时,保障企业有合理利润,开展积极竞争。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