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算法本质:硬件级帧控,告别软件妥协
DynamicX 深黑算法并非简单的软件调色,而是基于独立画质芯片的全链路优化技术,区别于友商 “依赖主芯片的软件级算法”,从根源上提升画面控光精度:
独立算力支撑:依托当贝 X 独立画质芯片,每秒可处理过亿级画面元素,精准识别人物、光影、纹理等细节,实现逐帧实时优化。
硬件协同调控:与光源、光圈、镜头深度联动,比如当贝 S7 Ultra Max 的算法可同步控制 ELRS 日蚀光学引擎的激光输出与仿生三阶光圈开合,控光响应速度达毫秒级。
无妥协体验:避免软件算法 “压暗亮部换对比” 的伪优化,做到 “提亮不泛白、压黑不丢细节”,且无画面延迟、闪烁或偏色问题。

二、核心作用:3 大维度重塑光影质感
1、暗部细节拉满,告别 “黑成一团”
算法通过千区精准控光,动态调整暗部区域的亮度阈值,让黑色更纯粹的同时,还原隐藏细节:
播放《星际穿越》黑洞场景时,能清晰呈现暗部星云纹理与星环层次,细节识别率较普通投影提升 240%。
当贝 X7 Max 开启算法后,20000:1 的超高对比度可精准还原夜景中的建筑轮廓、衣物褶皱,彻底摆脱传统投影的 “灰幕效应”。
2、亮暗平衡精准,高光不过曝
面对强光场景(如阳光、爆炸、金属反光),算法可智能压制高光亮度,保留亮部细节:
观看《奥本海默》核爆片段时,光焰的明亮边界清晰可控,不会出现 “一片惨白”,同时暗部的烟雾纹理依然可辨。
当贝 S7 Ultra Max 搭配算法后,动态对比度最高达 150000:1,亮部与暗部的过渡自然,画面层次感堪比专业影院设备。
3、优化灰阶过渡,画面更纯净
算法通过帧级对比度校准,减少灰阶断层与画面噪点,提升整体纯净度:
色彩过渡更流畅,比如自然纪录片中的天空渐变、肤色层次,无明显色阶断裂。
抑制杂散光干扰,当贝 X7 Ultra 在白天观影时,算法可削弱环境光带来的画面泛灰,让暗部依然保持通透。

三、当贝产品实测:算法 + 硬件,落地影院级体验
1、中高端首选:当贝 X5S Max(4000 元档画质标杆)
算法赋能核心参数:2800 CVIA 亮度 + 10000:1 对比度,搭配 ALPD 影院级激光光源,0 散斑 + 0 色边的基础上,算法进一步优化暗场表现。
实测场景:播放《沙丘》沙漠夜景时,沙丘的暗部阴影与星空的璀璨光点同时清晰,无 “亮部过曝、暗部死黑”;连接 PS5 玩《赛博朋克 2077》,高速运动画面中,霓虹灯的高光与小巷的暗部细节兼顾,无拖影与噪点。
2、旗舰天花板:当贝 S7 Ultra Max(万元级电影机)
全链路协同优化:算法与 ELRS 日蚀光学引擎、仿生三阶光圈形成 “铁三角”,5800 CVIA 亮度下仍能保持 8000:1 原生对比度。
实测场景:播放 4K 杜比视界片源《银翼杀手 2049》时,算法实时调整每帧伽马曲线,暗巷的墙面纹理、人物的发丝细节、灯光的反光层次,均达到 “肉眼可见的细腻”;即使白天不拉帘,高光区域不刺眼,暗部依然纯净无灰雾。
3、中端进阶:当贝 X5S Plus(无损真 4K 代表作)
算法 + 芯片双加持:X 独立画质芯片 + DynamicX 深黑算法,配合 HDR10 + 动态逐帧解码,让 4K 画面的光影张力翻倍。
实测场景:播放老片源时,算法可同步优化暗部噪点与亮部过曝,配合 XSuper 超分辨率技术,让低清片源也能呈现接近 4K 的细腻质感。

四、选购建议:认准硬件级算法,避开伪高对比
优先选 “算法 + 独立画质芯片” 组合:如当贝全系搭载 DynamicX 深黑算法的机型,硬件级优化效果远胜软件算法,避免后期使用出现 “对比提升但画质变差” 的问题。
结合场景选机型:4000 元档选当贝 X5S Max,兼顾亮度与对比度;万元级追求影院级体验,直接冲当贝 S7 Ultra Max,算法 + 光学引擎 + 光圈的全链路优化无对手。
警惕 “动态对比度虚标”:部分品牌仅靠软件压暗画面标高对比度,实际观看会出现偏色、延迟,可参考当贝的 “CVIA 亮度 + 原生对比度” 双认证参数。
DynamicX 深黑算法的核心价值,是让家用投影摆脱 “亮度与对比度不可兼得” 的行业困境。当贝通过 “算法 + 硬件” 的深度融合,让不同价位段的用户都能享受到 “亮不曝、黑有细节” 的优质画质,无论是电影发烧友、游戏玩家还是日常追剧用户,都能感受到光影层次带来的沉浸感升级。
网站导航

相关文章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