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要体验的两款产品分别是来自海信的75L9D激光电视以及来自峰米的Cinema系列 C2(以下简称峰米C2)激光电视,两者售价分别为10999元和9999元 。在相差1000元的价格之下二者究竟有哪些不同呢?究竟在一万元的消费关口面前,激光电视又有哪些优势呢?
激光电视横评对比
电视市场最近两年可谓是全面开花,手机品牌入局带来了更多的新鲜活力,疫情的出现也让消费者换新需求强烈。且随着市场对于大屏电视的需求愈发旺盛,77、88、98寸的超大屏电视陆续出现在各大电商平台的销量榜单中。不过这个尺寸的产品普遍价格过高,普通消费者难以消受,于是他们就将视线瞄向了激光电视,希望在享受同样、甚至更大的屏幕时能尽可能的少一些预算。
所谓的激光电视就是采用激光光源,配备专业抗光增益屏来观看的电视产品,很多人会将其与投影仪混淆。
其实激光电视与我们熟知的投影仪相比最大的差别就是发光光源不同,前者采用激光光源,而投影仪普遍采用的是LED灯泡光源,在使用寿命和投射亮度方面,激光光源都要明显更好。
另一方面激光电视拥有非常近的投射比,往往距离被投射区域40-50cm就可以获得100寸左右的投射画面,而投影仪想要做到这一点则要距离至少2米左右,对于投射环境的要求较高。
我们今天要体验的两款产品分别是来自海信的75L9D激光电视以及来自峰米的Cinema系列 C2(以下简称峰米C2)激光电视,两者售价分别为10999元和9999元。一边是拥有多年电视制造经验且在激光电视领域耕耘多年的海信,一边是小米生态链企业峰米科技,在相差1000元的价格之下二者究竟有哪些不同呢?究竟在一万元的消费关口面前,激光电视又有哪些优势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两款产品的对比体验吧。
画质环节
在正式开始前还是要介绍一下这一次选择的投射屏幕,投射屏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最终投射效果。
所以这一次我们选择的是来自酷领科技的100寸菲斯特菲涅尔光学屏幕,相较于普通光学屏幕来说,菲涅尔屏幕拥有更好的抗环境光特性,内嵌的8层光学结构可以实现全屏幕的均匀光线覆盖,不会出现黑边或偏光现象。此外,光学屏和普通幕布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能通过内部微结构改变光线折射路径,将其它角度的漫反射损失光线定向传导到人眼舒适的视野范围内,环境光的抑制情况则通过吸收和反射,改变光路的传导路线,最终达到抗环境光的目的。所以对于激光电视和投影仪设备来说,一款好的光学屏幕至关重要。
此外,相较于投射到白墙上来说,光学屏幕不仅拥有更好的平整度,另外在色彩还原度、抗环境光、色彩均匀性等参数上,都要明显优于白墙或者白塑幕布,尤其是在环境光干扰之下,光学屏幕的成像效果要十倍于白墙或白幕布,会带来巨大的显示效果差异。
不过由于海信75L9D为定焦产品,只能在投射75寸画面时拥有最佳表现,所以我们在100寸的硬屏之上模拟出了75寸屏幕的尺寸,同时峰米C2的投射尺寸也固定在75寸,借此来实现两款产品的在同尺寸下的画质较量。
对于日常使用来说,激光电视和投影仪都面临着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亮度,一旦投射亮度不足就会导致画面观感下降以及画面暗部细节丢失,影响观感。
根据我们测试的数据显示,海信75L9D在75寸下的投射亮度在340-355nit左右浮动,而峰米C2在75寸投射画面之下的亮度则在450nit左右,相差100nit的亮度究竟在实际观感中相差多少呢?
峰米C2实拍
海信75L9D实拍
峰米C2实拍
海信75L9D实拍
以上两组图片分别是在全黑环境下以及拉开窗帘的环境光状态下的实拍图,可以看到不论是哪种光线状态峰米C2的画面亮度都要略高于海信75L9D。尤其是当环境光线加入之后,峰米C2在画面边缘处的细节投射能力依旧好于海信75L9D。
在几段4K HDR影片实际体验中,两款产品的表现也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
在下边的几组实拍样张中,峰米C2的高亮度成为了一柄双刃剑,高亮度确实带来了更好的视觉效果,但在画面中出现了一些细节丢失的情况。比如水果果肉之间的纹理、楼宇间的缝隙纹理这些地方,峰米C2的表现要略逊于海信75L9D。
峰米C2实拍
海信75L9D实拍
峰米C2实拍
海信75L9D实拍
峰米C2实拍
海信75L9D实拍
但我们认为在这里高亮度不是造成如此情况的主要原因,更多的是背后的画质算法没有对细微部分的高光进行合理压制。
比如下边的这组样张,在同样的拍摄环境下,海边悬崖的岩石纹理和光线控制,峰米C2就要明显优于海信75L9D,证明峰米C2在高光压制方面的算法启动时机还有待优化,
峰米C2实拍
海信75L9D实拍
色彩表现方面,我们认为峰米C2的饱和度是要略高于海信75L9D的,这也使得在展示一些色彩较为浓郁的画面时,峰米C2的视线观感要略好一些,对于一些美食场景会更加激发食欲。
投射画面细节部分,两款产品都可以投射出最高4K分辨率的画面,放大后我们发现两款产品虽然细节相差不大,但海信75L9D有明显的锐化效果增益,细节处理要更好一些。
而到了肤色还原的环节,两者的差距就比较明显了。
首先是猴子的面部红色部分,峰米C2的还原效果更加接近原片所展现出来的红色,而海信75L9D则略显寡淡。
峰米C2实拍
海信75L9D实拍
原片
人脸的肤色部分,两者都没有将原片中的光线环境所展现出来,而是都有些死板,如果硬要挑出一个胜利者的话,峰米C2在后端的花草部分的还原效果会更好一些。
峰米C2实拍
海信75L9D实拍
原片
在画质测试环节,我们认为对于激光电视这样的产品来说,亮度是决定消费者观感与否的第一要素,其次才是画质调教能力的成熟与否。
从这一点来看峰米C2以微弱的亮度优势胜出,但同样其在画质调教部分的算法积累还有待加强,尤其是面对海信这样在电视领域有着非常多年经验的老手比起来还有要进步的地方。
系统体验环节
画质之外我们再来看看两款产品的体验差别。
对于激光电视和投影产品来说,日常使用中最大的困扰无疑是对焦和画面校正,而这也正是我在体验两款产品时感受差异最大的地方。
体验较好的是峰米C2,其在系统中有八点梯形校正,只要屏幕的上下两边与屏幕上下边框保持平行后可以对侧边微调来实现画面方正,相对于其他主流激光电视和投影仪产品选择四点梯形校正的方式来说,峰米C2的八点校正明显调整自由度更高。
而海信75L9D仅仅是在系统内内置了一张校正图,需要用户自己来调整机身四角的支撑结构和机身角度来进行调平校正,在初次安装时我更是花费了半个多小时来讲海信75L9D调整到了尽可能方正的状态。
海信75L9D底部可调节脚架
虽然激光电视一般的使用场景不会正常挪动,但难免会受到一些细微的碰撞,如此所导致的画面偏移在两款产品上所需要的修复时间却是相差巨大的。
另外,峰米C2在屏幕尺寸上的适应性更好,不同于海信75L9D采用的定焦镜头只能在投射75寸画面时实现最佳效果,峰米C2采用的变焦镜头,可以实现80英寸—150英寸的投射尺寸调整,并且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还可以实现投射画面的上下左右四个角度位移,在摆放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也能自如投射画面。
系统UI部分,两款产品的差别也非常明显,甚至可以明显到像是两个不同的产品。
海信75L9D内置的海信电视产品同样采用的VIDDA AI系统,而峰米C2则采用的是FengOS。
海信VIDDA AI系统
峰米C2 FengOS
使用逻辑方面海信的VIDDA AI系统更加接近于消费者平常使用其他电视产品时的使用习惯,顶部的导航栏可以快速触达各类内容。而FengOS则进行了精简,保留了使用频率较高的几个分类区块,而在「更多」中则提供给了消费者其他细分版块的入口。
在这个层面其实我们认为FengOS的体验是相对较好的,毕竟以目前的用户使用习惯来看,除电影、电视剧、综艺这样的热门分类之外的其他版块都是鲜有用户问津的,全部铺设在导航栏中也使得用户在寻找时眼花缭乱。
另外,两款产品均支持MEMC技术,实际在流媒体视频资源中的表现相差不大,基本属于主流电视的优化水准,不过海信75L9D的MEMC插帧情况比较明显,对于一些高速移动的画面会出现一定的拖影情况,观看影片时会有些出戏。
峰米C2投屏功能
海信75L9D投屏功能
投屏方面,两款产品都支持与Android、iOS等设备的连接,且峰米C2还支持与小米设备的快速投屏以及HUAWEI Cast+的快速连接,在投屏体验方面要比海信75L9D要更方便一些,日常家居体验或者办公室使用都比较方便。
在体验完两款激光电视之后我们认为现阶段购买一款激光电视产品至少要考虑亮度高、易校正这两个关键因素,在此之外的画质算法优化、系统UI以及投屏扩展性都属于额外加分项。
从这个维度来看,峰米C2相较于海信75L9D来说是有一定优势的,尤其是在画面校正这一环节以大幅度优势领先,一定量的亮度优势也使得产品本身的观感会更好一些。但不可否认的是峰米C2目前在一些细节画质算法方面还有一定的成长空间,希望未来峰米可以加大力度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至于与万元的电视相比的话,激光电视的优势在于占地面积小且可以拥有更大的投射尺寸。但面对目前万元级75寸左右的电视产品来说的话,激光电视的优势还不够明显,尤其是画面效果还是无法和液晶电视所媲美。
但如果将面板尺寸上调至百寸左右的话,那么峰米C2的价格优势就会变得尤为显眼,几乎可以达到百寸级液晶电视1/5的价格,且激光电视和幕布入户难度相对来说也要比液晶电视更容易,如果选购尺寸在百寸左右且预算有限的话,那么激光电视会是一个比液晶电视更划算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