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你上次去电影院是什么时候吗?
笔者采访了身边的几位朋友,有 6 月份去的,有 7 月初刚去电影院看过《1921》,也有人上次去电影院已经是去年。
疫情过后,大家去电影院的次数普遍少了很多。
2021 年 6 月共计产出票房 21.01 亿,相较于五月票房有大幅度降低,这主要是由于六月没有人气大片的加持造成的。影片票房方面,6 月《当男人恋爱时》票房领跑大盘,取得了约 2 亿票房,票房占比 9.75%。好莱坞巨制大片《速度与激情 9》排在第二,本月票房约 1.86 亿,票房占比 8.83%。
图片来源:拓普电影数据库
从地域上看,六月各个城市票房减少幅度都较为明显,一线城市的跌幅最高,环比五月降低了 59.1%。二线城市仍旧保持着领先位置,6 月产出票房约 9.97 亿,环比 5 月减少了 56.9%。
所以,为什么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少了?
疫情“冲垮”了电影院
2020 年 1 月,新冠疫情横扫全球,让电影院“雪藏”了 6 个月。直到 7 月末电影院才陆续“解除封锁”。
笔者还记得,自己在疫情后第一次去看的电影已经是国庆档电影《我和我的家乡》。
笔者自己的观影频率在疫情之前约是一个月 2-3 次,疫情之后约是 3 个月 2-3 次。很大的一个感受,是影院上映的电影逐渐没有了自己喜欢的题材。
“没什么好看的电影”,有类似感受的朋友不在少数。
根据猫眼专业版上映信息的统计,2021 年暑期档(6 月-8 月),共有 123 部定档作品(不含重映),截止到 7 月 17 日,其中已有 78 部上映,贡献了 37.44 亿票房,仅为往年同期的一半。
剩下的 65 部待映影片,主要以剧情片和动画电影为主。尽管看起来数量并不少,但能引起关注的仅有《燃野少年的天空》《青蛇?劫起》《盛夏未来》等少数几部。一位影院经理表示,看似有不少选择,但实际上他们无片可排。同样的故事也在五一档、端午档上演。
纵观整个行业,票房也不乐观。今年上半年,全国电影总票房 275.7 亿元,和 2019 年的 313.3 亿元相比下降 12%;总观影人次 6.82 亿,和 2019 年的 8.10 亿相比下降 15.8%。2 月春节档斩获的 122.69 亿票房,占据上半年总票房高达 45%,剔除这一个月的特殊档期影响,2021 年相较于 2019 年,平均每月降幅实为 24%。
一位电影公司资深制片人表示,一部电影的制作周期在半年左右,2020 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电影行业停工停产,大量新拍作品没有完成,影院还在消化积压电影,“这些疫情后新拍的片子,大部分至少得等到明年上半年才能上映了”。而国外电影行业受疫情影响更大,不仅大量国外影院仍处在关闭的状态中,好莱坞新片也多被推迟到下半年或明年上映。
打开电影票购买软件就会发现,今年上半年,并没有漫威、DC(美国两大漫画巨头)的片子。虽然美国大片已过被中国观众无脑追捧的时代了,但依然是拉动年轻人走进电影院的重要吸引力。
这样看来,疫情对电影院造成的影响还在持续,而我们想看到更多新拍的电影,想必要等到 2022 年了。
线上看不“香”吗?
疫情影响下,电影行业逐渐催生了另一种观影渠道,那就是线上观影。
2020 年 1 月,疫情出现,首先遭殃的就是贺岁档电影。投资 13 亿的《唐人街探案 3》和《刺杀小说家》只好延期上映。而徐峥的《囧妈》则另辟新径,选择了直接网络播出。徐峥放弃了线下上映,全国观众在家里就能免费观看。山争哥哥凭借这一操作也成功圈了一波好感。而这背后是字节跳动花 6.3 亿买下《囧妈》的独播权。此举一开电影流媒体上线的先河。
放眼国际市场,电影方不再只将电影院当做唯一的播放端口,窗口期缩短,院网同步上映,甚至直接把电影放在流媒体上播出,也不再是新鲜事。今年 7 月 9 日美国上映的漫威大作《黑寡妇》,同样选择了电影院和 Disney + 流媒体同步上映的打法。根据迪士尼公布的数据,票房达到了 6000 万美元,与北美票房的 8000 万美元和国际票房的 7800 万美元相差不远,我们能看出,线上渠道正在冲击线下影院。
而另一款“神器”的流行,则使低成本在家享受影院观影体验成为可能。
打开淘宝,搜索投影仪,你会发现,现在的家用投影仪十分便携小巧,花几千元就能够买到像当贝X3那样的激光投影,不仅内置电影、电视剧等资源,亮度也足以满足日常使用,足不出户就能在家享受到媲美家庭影院的观影快感。投影仪的流行,让很多人直呼“在家看电影太香,不想去电影院了”。
疫情期间,不少人养成了在家进行观影的习惯。等到疫情后,也不想一两周去一次电影院了(没错这就是我)。
娱乐方式多元化,电影院观影只是年轻人“备胎”
如果你问 90 后和 00 后,理想的周末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八成会告诉你:睡觉,打游戏,追剧,撸猫,逛街,出去压马路......
而电影只是他们日常文化娱乐方式中的一个选项,与玩游戏、追剧、综艺、剧本杀等娱乐活动并列,甚至是排在末尾的选项。当某一部电影是热门 IP,或者有他们喜欢的明星,具有话题度时,他们会自己进入电影院,但如果作品质量和热度一般,他们也不会抱有“好久没看电影了,找一部电影去电影院看”的心态。
影评人聆雨子表示,虽然年轻人依旧是观影的主力军,但与将电影院作为主要观影渠道的 80 后不同,这些年轻人中的大部分,只是“观众”,甚至只是“看客”,而非“影迷”。甚至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只把电影当做社交方式的一种。
这也是为什么在 2021 年,电影票房越来越依赖档期,行业二八效应显著的原因。
笔者采访了家附近的某大型连锁影院,工作人员表示,疫情之后,非档期、非周末节假日时期,影院的上座率不足 3%。
而数据进一步显示,年轻人对看电影的喜爱程度没有那么高了。
企鹅智酷曾针对 00 后、05 后做过一个统计,在被问及“学习外的自由时间你一般会做些什么?”时,排名前六的选项分别为,社交聊天、浏览网页、看视频、玩网游/手游,逛街/逛电商、运动,里面没有“去电影院”选项,唯一跟电影有关的,是看视频。
造成这样的冲击,也难怪之前各大视频平台会人人自危,大谈短视频的危害。
2021 年缺少“能打”的电影
如果说往年的暑期档电影是“神仙打架”,看看最近上映的电影片单,则实在让人提不起兴趣。《燃野少年的天空》,笔者已对青春题材电影有些审美疲劳;《盛夏光年》,作为一个打工人,笔者对未成年人谈恋爱也没什么兴趣;《青蛇劫起》,虽然很想看,又懒得专门为看电影出一趟门。而从去年就等着的《黑寡妇》,到现在国内还没定档......
我们为什么不想去电影院了?说白了,没有那么一部话题度、口碑、演员俱佳的作品,来吸引大众到店消费。
年轻人扎堆在节假日档期看电影,“其实是去电影院的门槛变高了”,一位行业制片人表示,年轻人只有在档期时期,加上有不错的电影内容,才会触发去电影院观看的念头。
后记:什么才能让电影院观影“回春”?
从长远看,虽然疫情对院线的影响,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消散。但在技术推动下,观影渠道多元化是个必然趋势,而平台们的票价补贴也“烧”得所剩无几。更何况,内容消费群体具有高度的自主意识和鉴别能力,用钱揽客的暴发户手段,本就不是长久之计。
对于内容产品而言,自身质量才是实现转化的根本。若是创作者们都能放下资本的傲慢和艺术家的清高,洞察并满足观众当下的观影题材需求,而院线方面也强化门店消费品质的不可替代性,相信院线们的寒冬能够结束得早一些。
而这一天,我们还能等到吗?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