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当前液晶面板向下面临终端环节的强烈备货需求,向上面临着驱动IC、玻璃、偏光片等原材料供应缺口。上下游的需求传导带动液晶面板产能的结构性调整,也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我国液晶供应链摆脱“低端配套”的紧迫性。
“面板目前确实处于缺货周期,预计2021年第一季度不会缓解,2021年下半年如果需求侧没有大的变化,相信供小于求的情况有望改善。”TCL华星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
据记者对众多液晶产业链上下游厂商进行采访调查得知,当前液晶面板向下面临终端环节的强烈备货需求,目前某电视厂商库存仅为4.3周,远低于5周的安全库存,向上面临着驱动IC、玻璃、偏光片等原材料供应缺口。上下游的需求传导带动液晶面板产能的结构性调整,也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我国液晶供应链摆脱“低端配套”的紧迫性。
上游材料不同程度供货吃紧
“当前整个面板产业和上游都面对成本上升的状况。现在零组件供货吃紧问题,还是以半导体最为紧张,包括IC、Power等,从Wafer到封测也都是吃紧状态,另外玻璃、偏光片也有一点紧张。”友达光电总经理柯富仁最近对外公开表示。
京东方在投资互动平台也表示,受原材料偏紧影响,预计2021年第一季度LCD面板供需将继续保持紧张。
据记者向产业链人士了解得知,目前液晶面板上游供应面临驱动IC、玻璃、偏光片等元器件供货紧张的情况,甚至从2020年年底就开始影响一线面板厂商,且在2021年第一季度会更加严重。
玻璃的紧缺主要是受2020年12月日本电气硝子(NEG)位于日本的一家玻璃基板工厂发生临时停电影响。NEG为全球第三大LCD玻璃基板供应商,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为19%(含合资工厂),仅次于康宁和旭硝子。据了解,NEG在大尺寸LCD世代线(>G7)的主要客户群有LGD、京东方、友达光电、中电熊猫和惠科等。群智咨询研究认为,NEG停电事件对2021年第一季度产能供应影响程度为2.5%,相当于G8.5代产能损失95K。
上述停电事件对下游客户的影响大小不一,但国内偏光片则是普遍性紧缺。“截至2020年,国内已有及在建G8以上产线近20条,全部达产后,所需LCD偏光片为3.7亿平方米,其中1.5亿平方米的需求是2018年以后新增的。
而海外目前产能为6.08亿平方米,国内目前已经投产的偏光片产能为2.86亿平方米,尚无法满足国内LCD需求。”深圳市三利谱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阮志毅表示。
受高世代线对偏光片需求的释放和65英寸以上大尺寸TV产品面积增长显著影响,“预计近两年内供应吃紧状况将持续存在。随着新增超宽幅产能的量产,预计两三年之后,供应紧张局面或得以缓解。但中长期预计仍有30%左右的偏光片需要从中国大陆以外地区进口。”一家国内偏光片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如果给上游材料紧缺程度排序,首先还是驱动IC,重要性也最大。”TCL华星内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受8英寸、12英寸晶圆产能紧张影响,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大尺寸驱动IC就持续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从供应角度,自2020年下半年IC涨价以后,驱动IC产品的利润率开始缓慢回升,因此缺货情况不会进一步严重。虽然预计在2021年缺货情况整体不会有特别大的缓解,但对于一线面板厂影响可控,对于其他小的面板厂压力相对较大。
供需两端产生结构性影响
液晶面板生产一方面遭遇了上游原材料的紧缺导致供应紧张,然而另一方面,需求端的旺盛也加剧了供需的不平衡。“近期面板上游材料短缺问题凸显,预计对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LCD TV面板出货规模的影响在10%以上,预计第一季度全球LCD TV面板供需比为3.1%,维持供应紧缺状态。”群智咨询(Sigmaintell)TV事业部研究总监张虹向记者表示。
大尺寸TV面板2021年一季度全球前十大电视品牌面板备货需求环比四季度有增长,有接近2%左右的增幅。首先是因为全球十大品牌厂商在2020年末库存维持低位的水平,其次2021年第一季度会面临市场真实需求的拉动和补库存的需求;最后,受疫情衍生的宅经济效应,办公、学习、娱乐场景对IT产品需求持续走高,笔记本、显示器、平板这三大应用市场有超过两位数的增长。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拓墣产业研究院预估,2021年桌上显示器与笔记本电脑整机出货量为1.52亿台与2.17亿台,年成长率各为1.3%与8.1%,整体情况比较乐观。
IT需求强劲拉动了面板厂产能策略的调整。三星显示、LGD继续延迟关闭LCD生产。TrendForce旗下显示研究处认为,此举对 2021 年第一季的面板供需并不会有显著影响,主因是三星显示原本即规划明年第一季供给近180万片电视面板与110万片显示器面板给集团品牌,且目前面临相关零组件缺货,出货量预期分别会减少至150万片和 55万片,至四月才能补足缺口。
更重要的策略转变则是面板产品结构性调整。从2020年开始,不同于以往坚持用大尺寸化来消化产能,在需求波动以及产能持续增加的状态下,面板厂商非常坚决地做出调整:不单纯用大尺寸化去解决盈利和消化产能问题,而是去TV化,减少电视产能的分配。群智咨询(Sigmaintell)总经理李亚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10.5代线和8.6代线在IT和TV等领域找到平衡,做多元化、分散化是不变的战略。预计2021年LCD TV 产能占比会降到七成,IT和手机会占到剩下的接近三成。
拓墣产业研究院认为,各面板厂商合计规划笔记本电脑面板出货量高达2.57亿片,超过一半行业预期0.2亿片。因此还需考虑整体需求、驱动IC等半导体材料供应短缺问题,部份厂商规划可能太过激进,但整体供需在可控范围内。
摆脱“低端配套”保供应链安全
虽然当下,液晶面板面临着上下游的供需不平衡,但放眼全年,研究机构给出了谨慎乐观的判断。
李亚琴表示,2020年全球LCD TV面板的出货数量规模在2.65亿,同比下降6.4%。2021年全年LCD TV面板市场供需比是5.3%,根据模型判断依然是供需相对比较平衡。分时间段来看基本上在上半年全球LCD TV面板供需平衡偏紧的状态,下半年供需形势分两种可能性看待:一是疫苗起效,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社交隔离解除,居家场景逐步的消退后,需求逐步回落,下半年供需关系走向宽松、面板价格可能出现回调的空间;第二种可能性是悲观的状况,需求还是会在相对高位上进行波动,供需稳中偏紧状态将一直持续。
若要维持供需平稳,促进我国液晶产业长远健康发展,维持有序的供应链配套是关键。从日本NEG的停电事件对下游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来看,我国面板上游关键材料国产化配套应补齐“短板”,以促进供应链安全。
张虹认为,在面板上游的关键材料本土化配套方面,虽然部分材料的本土化水平较高,但依然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特别是高世代产线的玻璃以及半导体材料配套率较低,亟需补足“短板”。
面板产业发展推动了中国显示IC产业的发展,但“目前显示IC本土化率却不足5%,对外依存度很高。目前主要的显示IC封装与制造供应商集中在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增加了显示芯片整个供应链发展的难度。若要切实落地本土化,必须打通国内显示芯片产业链条,以实现‘设计为龙头、制造为基础、装备和材料为支撑’的本土化发展目标”。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晋芳表示。
从显示材料整体来看,“我国掩膜版、湿化学品、电子气体、靶材发展已经具备一定规模,但玻璃、偏光片、光刻胶需进一步补强。”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鲁瑾强调。
基板玻璃占面板原材料成本的比例超过20%,技术难点、工艺挑战、材料缺失成为发展难点。令人欣喜的是,东旭集团G6(兼容G5.5)LTPS基板玻璃已实现良品下线并迅速拿到首批订单。2020年11月,彩虹玻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溢流法G8.5+基板玻璃正式量产,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鲁瑾表示,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新产品的技术研发投入,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与速度。
偏光片的本地化供应缺口持续存在,随着新增超宽幅产能的量产,预计2、3年之后,供应紧张局面或得以缓解。一国内偏光片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企业自身需要积极通过去瓶颈和产线改造升级,在确保品质稳定的前提下提高产线速度,从而提升产能。
光刻胶属于高技术壁垒材料,目前高度依赖进口,保存期短,非本土供应存在供应稳定性和有效期风险。预计2021年国内TFT-LCD用光刻胶市场需求达到2.2万吨。亟需解决原材料问题、生产工艺与工程化、产品质量控制技术。
平板显示用电子气体本土化率达到60%。其中平板显示用钼靶材已实现100%用户本土覆盖,钼靶材是目前产业链最健全、产业优势规模最明显的,后续由于8K高清、大尺寸面板的发展,铜制程的推广可能会导致钼靶需求的减少。电子企业国内普遍较小研发投入不足,配套设施高度依赖进口。预计2021年国内TFT-LCD电子气体需求达14.2亿元。
加强我国液晶供应链稳定,需要产业、政府等方面和力推进。张虹建议,首先政府应加大对上游材料本土化配套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另外,上游配套企业应强化和提升运营能力,特别是增强产品研发能力和本土技术人员的培养,通过不断的突破技术壁垒,摆脱“低端配套”。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