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Apple Watch产品定位转换背后,是苹果看到了医疗/健康场景的生活化趋势:人们需要一款甚至多款可穿戴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自己保持健康状态。
过去一百多年来,全人类的预期寿命一直在延长。
大英帝国最辉煌的维多利亚时代,人们的预期寿命已经达到60岁。到了上世纪70年代,随着医疗水平突飞猛进、个人卫生与居住条件的改善,人们在救治中风、心脏病等重大疾病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
出生于本世纪的00后们,男性平均预期寿命75岁,女性则更长,能轻松达到80岁。
年轻一代除了有机会享受到世界一流的医疗健康服务,还将受益于越来越智能的健康监测传感器等智能设备。
01
可穿戴设备,要“穿”出健康
2014年9月的秋季发布会上,传言已久的苹果手表Apple Watch正式亮相,主打心率监测、运动追踪和移动支付三大功能。
凭借出色的工业设计实力,苹果公司把圆角屏幕、电池、光电心率传感器、扬声器等众多元器件整合到一块精致小巧的机身内,用户可通过数字表冠和触摸屏进行操作。可拆卸的表带设计,能够让Apple Watch佩戴适应不同场景。
刚一上市,Apple Watch就迅速成为可穿戴领域的爆款产品,甚至影响了瑞士传统腕表行业的销量,但好景不长,之后两代Apple Watch都没带来更大惊喜。
转机发生在2018年,Apple Watch 4发布了。新增加的三大健康功能,包括跌倒等人体姿态识别并自动发出SOS求救信号、心率异常监测和ECG心电图,强化了Apple Watch的健康属性。
发布会上,苹果直接将Apple Watch 4称为“健康的终极守卫者”,意味着Apple Watch作为可穿戴硬件从2015年初代发布时的时尚轻奢定位转向运动健康。
虽然Apple Watch 4的单导联ECG心电图能够监测的数据比较有限,但苹果公司强调,其主打功能聚焦在“房颤”和“窦性心律不齐”的早期监测上。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医疗巨头强生公司已经开始利用Apple Watch的心电图功能发现特定人群的心律异常。
预计今年秋季发布的Apple Watch 6可能增加睡眠追踪和血氧水平监测功能,进一步强化健康属性。
Apple Watch产品定位转换背后,是苹果看到了医疗/健康场景的生活化趋势:人们需要一款甚至多款可穿戴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自己保持健康状态。
02
从可穿戴监测,到可穿戴干预
在大健康理念盛行的当下,健康类穿戴产品开始受到主流消费人群的关注。尤其是越来越普遍的办公室职场人群,长时间埋头伏案工作,给颈椎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长时间低头可能诱发颈部慢性劳损,严重的会出现脊神经压迫受损甚至高位截瘫。高强度工作的白领人群中,如果出现肩痛、手麻、头疼或记忆力减退,很可能是颈部出了问题。
肩颈类病痛既和高强度劳作直接相关,也与人体的自然衰老有关。传统的按摩或是理疗,一方面好的技师服务费用不菲,另外还要付出时间成本。
然而,腕带式设备最多只能做到监测人体状态和提醒,比如久坐和喝水提醒,无法直接作用于人体,帮助关节活动或肌肉放松,但按摩仪可以。
相比起手环/手表,按摩仪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品类。人们对按摩仪的印象多数时候比较笨重和丑陋,便携性也差,只能在家躺着使用。
而近年来可穿戴市场的变化,对按摩仪的产品形态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而得益于苹果等前辈的优秀示范,新型的可穿戴按摩仪诞生之初就兼具颜值与功能,戴在脖子上宛如潮酷耳机。随身佩戴,通过小程序与APP自由调节和控制档位,从使用场景上打破了传统产品的空间局限,迅速获得新消费人群的追捧。
而从功能上看,目前市面上的颈椎按摩仪主要功能包括恒温热敷、脉冲按摩和语音提示,售价在数百元不等。
通过调节输出到电极贴片上的电压和频率,按摩仪可以模拟出人手按压、揉捏、捶打等多种手法。当不同类型的脉动作用于神经元和肌肉时,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效果。
目前常见的主要有TENS和EMS两种脉冲,前者能够阻断疼痛信号传递到大脑,还可以刺激人体分泌更多具有止痛效果的内啡肽,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EMS脉冲则主要作用于肌肉,能够达到放松肌肉、减少炎症、预防肌肉萎缩、加速肌肉愈合等效果。
对于颈椎不适人群而言,一台好的颈椎按摩仪最好能够同时具备TENS和EMS两种脉冲。但由于入门级产品市场定位较低,很多颈椎按摩仪只能输出单一脉冲,无法实现多层次的按摩效果。在行业里,集成TENS和EMS两种脉冲,同时还要保证良好的按摩体验,既是一个技术难点,也是产品的关键突破点。这背后比的是各家企业的技术和研发实力。
以头部品牌SKG为例,每年投入在研发上的预算就会占到全年营收超10%的比例。也因此率先创新性地糅合了TENS和EMS两种脉冲,加上对人体受力肌电信号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物理揉捏捶打等表层按摩的限制,深入实现对人体神经层、血管层、肌肉层的深度按摩和放松。形成了SKG具有优势的秘经通双脉冲按摩技术。
前不久上市的SKG全新K5按摩仪,不仅搭载了秘经通双脉冲技术,还根据人体工程学设计了四个分区,除了能更好的贴合脖颈,四个分区还能够有更多节奏地释放脉冲,产生更多样性、高度复合的按摩体感,避免单调重复的按摩节奏。
四种模式,九档力度实现宛若人手的丰富细腻按摩体验。全新K5的恒温热敷温度有三档可调,满电续航时间可达五天,长期出差也能随身佩戴,享受颈部放松。
随着头部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可穿戴按摩仪的准入门槛正在逐年提升,行业内的竞争壁垒也开始建立。以专利数字为例,仅SKG全新K5一个产品涉及到的专利技术就有70多项。
除此之外SKG还跟华为云达成合作,利用AI算法持续优化按摩仪的使用体验,降低新用户的学习门槛。借助App和小程序,用户使用颈椎按摩仪的习惯模式和档位偏好能够被记录下来,一方面以视觉化的形式呈献给用户,另一方面,厂商也可以通过分析和挖掘脱敏数据,持续优化和提升按摩算法。
复盘SKG的大单品战略,不难发现,它在发展的初期便敏锐地发现了可穿戴健康设备的一个痛点:首先用户必须愿意佩戴,才可以拥有收集大量用户数据的可能,于是它借鉴了Apple Watch趟出来的成功路径:用出色的工业设计改造传统品类,持续迭代优化并增加新功能。
Apple Watch打开了人们对腕表的想象空间,成为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健康助理。SKG也通过聚焦可穿戴按摩仪这个细分品类,用好的产品设计突破了使用场景限制,让年轻的职场人群随时随地享受按摩带来的放松感。
在SKG之后,一众玩家以类似的形式相继入场,接下来的行业竞争中,可穿戴按摩仪很可能也会参照Apple Watch,增加多类型的传感器,从而构建起健康监测+健康干预的产品功能体系。
03
可穿戴硬件究竟是什么生意?
市场研究与咨询机构IDC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可穿戴硬件的出货量达到3.36亿台,比2018年猛增89%。
接近翻倍的涨幅,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苹果公司推出的爆款产品AirPods。三星、华为、OPPO、vivo等手机厂商陆续跟进,让随身佩戴的分体式耳机迅速走红。
根据IDC的统计监测数据,耳戴式设备在2019年实现了出货量250%的增长,远远超过手环、手表类产品增速。
实际上,智能硬件领域的产品创新想要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并不容易。
站在产品层面分析,AirPods等耳戴式设备受限于自身体积,很难承载复杂的健康监测功能,最多支持主动降噪和语音唤醒。这类可穿戴产品主要用于影音娱乐等享受型场景。而Apple Watch等腕带设备的核心功能在于健康监测和提醒,搭配手机使用可以更好地管理日常生活状态。
由于内置了丰富的传感器,手环/手表类产品能够收集丰富的用户数据,这也使得苹果公司在与医院、高校等机构展开合作时具备独特优势。
作为“后起之秀”,以SKG等头部品牌为代表的可穿戴大健康领域则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一方面,产品可以作用于人体部位,缓解肌肉疲劳、疼痛等,另一方面,按摩仪内部也可以增加更多传感器和智能模块比如低头时长和角度提醒等等,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健康监测+健康干预等功能。
往数据的前端走,把问题提前预防和扼杀在摇篮大概才是可穿戴设备未来更大的增长空间。
对于普通人而言,慢性病在生活中防不胜防。心血管是全人类十大死亡原因中最大的单一杀手,而肩颈出现问题,也容易让人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之中。
随着大健康理念的流行,智能可穿戴硬件很有可能成为普通人应对慢性病的好工具。站在2020年看可穿戴市场的未来,健康将是绕不开的核心主线,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受益于此。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