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设备,在方便生活同时也可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困扰。
除智能门铃以外,智能电视、扫地机器人等等,都有可能正在“监视”着你的一举一动。
01
智能电视机 声控变“监控”
某公司2015年推出一款智能电视,用户可以通过语音识别软件,对电视“下指令”,实现开机、关机和换台。然而,该公司曾表示,如果用户下达的指令比较复杂,连通网络的智能电视就只能把用户说的话录下来,发送给第三方公司进行翻译。而录音期间,所在环境中的“一切响动”都会被记录下来。这也就意味着,“长出耳朵”的电视能听到的或许不仅仅开机关机指令,可能还有“不该听的隐私”。
02
扫地机器人 化身“间谍”机器人
很多人家中都有扫地机器人,帮主人打扫卫生。它身材小巧、“目光”敏锐,可利用摄像头扫描周围环境并执行自主清洁。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互联网的另一端,黑客手中的扫地机器人却变身成为了一位“间谍”。原来,这家网络安全公司在扫地机器人的登陆软件中发现了漏洞,利用漏洞,黑客可以伪装成用户本人登陆,对家电进行远程遥控,实时看到家中的情况。
03
车载软件漏洞 远程“控制”车辆
此前,澳大利亚的一位安全专家发现,一款电动车的车载应用软件存在漏洞。任何人只要获得这辆车的车辆识别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对汽车下达指令。利用这一漏洞,他在澳大利亚成功控制了一辆位于英国的车。
事实上,不仅仅是智能电视、扫地机器人和电动汽车,其他带有摄像头、语音识别功能并且可以连网的电子设备,都存在隐私泄密风险。即使不是语音信息,人们储存在网络上的各种账号密码、地理位置信息都有可能“出卖”我们的隐私。业内专家提醒:保护个人隐私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时更新软件补丁,并在不使用时:关机、断网。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