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全新成立的乐融品牌,实际上是将乐视旗下的各个独立业务融合到了一起,包括电视、影视、云等方面的业务,并结合了新零售。
最近科技、财经媒体圈都在八卦同一件事:乐视上市体系推出了全新的高端互联网家庭品牌“乐融”。
距离融创中国正式入主乐视网,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期间,“去乐视化”就不断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
对外信息显示,“乐融”未来将互联网科技能力与融创系地产、文旅等资源充分整合,打造一个高品质的“关系+场景+平台+终端”家庭运营生态。
请容我提醒一下,乐视超级电视的市场份额曾经一度位列智能电视行业“一哥”位置。其“屏+内容”的玩法也一度让传统电视厂商羡慕嫉妒恨。2017年智能电视全面爆发,入局厂商几乎都在复制“硬件+内容”的生态故事。足以说明,乐视超级电视的战略实被是用户和品牌所认可的。
那么,“乐融”品牌之于新乐视,到底是“一口毒奶”,还是“绝地求生”?
【抢占高端互联网家庭红利,“乐融”与原乐视强拆CP】
开八之前,先给大家简单梳理一下“乐融”这个全新品牌。全新成立的乐融品牌,实际上是将乐视旗下的各个独立业务融合到了一起,包括电视、影视、云等方面的业务,并结合了新零售。但它又是一个面向市场的开放品牌,不仅仅提供乐视网、乐融致新的产品和服务,也会提供融创、京东和腾讯、CNTV、芒果等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其CEO正是此前接替孙宏斌出任乐视网董事长的刘淑青。
目前,乐视致新已经更名为“乐融致新”,整合了乐视智家(原乐视电视业务)。乐视影业也改名为“乐创文娱”,乐视金融更名为“乐为金融”。原乐视大厦大门处的“乐视”LOGO也已经更换成“乐融”。
“乐融”品牌的发布,显然是融创系在原乐视非上市体系信誉阴影下的一次“绝地求生”。
在过去的一年中,尽管融创系人员逐步接管了乐视上市体系,并积极推进“去贾跃亭化”,但大众还是忍不住要将“新乐视网”与信用破产的乐视非上市业务部分“组cp”。
有句老话,食得咸鱼抵得渴。贾跃亭时代,非上市业务的布局为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和利润,直接促成了股价的高估值,那么自然也需要承担非上市业务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
不过我一直认为,至少在电视业务上,乐视“屏+内容”的战略没有问题,上市公司的业务一度发展得也很好。甚至在“爆雷”之后,上市体系也在有节奏的消化债务,进入了正常的业务运行轨道。
而全新的“乐融”品牌,则充分整合了融创系的地产、文旅、社区等资源,未来围绕“悦己、亲子、敬长”的家庭关系,充分打通俱佳、社区、文旅等家庭生活场景,通过搭建多元终端网络(Letv超级电视、语音中控、智慧屏、社区屏等),在智能家居、智慧社区、新零售、智慧生活全场景营销、慧眼商业化等等多个平台上,提供高品质的家庭服务。
显然,“乐融”旨在抢占智能家居经济的红利。但经过一年的等待,市场是否还愿意为这个全新的品牌买单?
【为什么说智能电视战场上,乐融还能一战?】
老实说,乐视超级电视对家庭互联网的了解和积累,加上融创在家庭生态上的资源融合后,在智能家居下半场还能一战。
一方面,经过2015-2017年3年的粗放式发展,智能电视品牌已形成合围的态势,不少互联网品牌崛起,说明市场需求旺盛。而各大品牌在保持市场增量的同时,也都在整合自身的优势,创造更多可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观看体验。
反观乐融,早期乐视超级电视击穿行业价格底线,迅速成为互联网电视第一,市占率强大,而其做硬件的同时做内容的玩法也被市场广泛认可,已经成为行业标配。
截至目前,乐融体系下的超级电视保有量超千万,用户触达能力则覆盖了230个融创高端社区和文旅城,已经形成了对高端人群的精准覆盖。否认超级电视的市场价值和基本面,显然不够客观。
另外,随着2017年OTT行业爆发、内容市场的精耕细作、AI技术介入终端硬件等等大趋势,智能电视市场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局。勾正数据显示,观众在电视上消费的时间正在逐步增加,2017年日均开机率高达46%。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客厅屏幕依旧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人们对观看体验以及对更大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前乐视非上市体系带来的信用冲击,对于电视供应链的影响没有手机业务那么深,“乐融”卡着智能电视体验全面升级的窗口期入局,为时不晚。
目前乐融正在打造的智慧家居生活管家系统HAIS,就是基于乐融现有的软硬件能力,采用物联云平台(大管理家)+本体智能中控(小管家)的“双管家”模式,将家庭智能设备连接起来。用户可以利用一控多屏的手段,通过语音、智能移动设备、智能屏幕终端等硬件设备,对家中任何位置对家电设备进行操作,享受更便捷、舒适的家庭生活。
很明显,在融创资源的强力加持下,超级电视、内容生态、用户体验、商业化等业务,都将有很大的升级和创新。
【无实体、内部阻挠:乐融的崛起之路上还有多少“坑”?】
不过重塑品牌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毕竟,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重建起来的。
在乐视非上司业务部分的拖累下,全新的“乐融”恐怕还要经历一段阵痛期才能迎来大步快跑。
与非上市体系的利益纠葛和历史遗留,正在成为“乐融”前进路上必须解决的问题。
“乐融”作为一个全新的用户品牌,重点在于整合服务、重塑消费者信任,企业主体及业务的从属关系并未受到影响。乐视网旗下乐视视频、乐融致新等实体名字不变,原乐视品牌仍然保留。
一方面,可见乐视上市体系强烈的“求生欲”,在承担原有债权责任的前提下,通过新logo、新品牌来努力实现“去标签化”,寻求二次发展,因此选择了只换标的“无实体”发展;
另一方面,新品牌的全面启用,必然会激发历史遗留问题,让非上市体系的人员担心被彻底剥离。
据说7.18号新品牌发布会当天,原计划同时举办的“乐融大厦”揭牌仪式,就因数名乐视控股(乐视非上市体系)员工的抗议而最终取消。
乐视网CEO兼乐融品牌负责人刘淑青因此向媒体表示“受到这样的阻挠十分不公平。我们从未评价过过去,对于过去的种种也是怀着一颗包容的心在积极处理,我们更会用一个积极开放的心去面对未来”。
我翻译一下,就是“替你们背锅就算了,努力求生还要被队友拖后腿”。
不管怎么说,即便委屈,即便负重前行,这都是新“乐融”必须承担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毕竟消费者选择看的只是产品和服务。
乐融除了以超级电视为载体,切入高端细分市场深耕家庭文化娱乐服务之外,还将推出“梧桐树计划”,联手战略合作伙伴打造千家智慧家庭新零售体验店。
目前,乐融和京东合作落地的第一家店,Letv京东家电体验店正在筹备中。通过开店补贴及样机补贴、丰富的SKU、销售赋能、线上引流以及传播支持等,走出一条更扎实的智能生态之路。
【结束语】
2017是“客厅经济落地年”,此前有人预测2017年将是家庭互联网爆发的临界年,这个预言似乎是成真了。
即便是在面板大幅度涨价的大环境下,智能电视也在2017年实现了17%的增幅,全年销量4800万台。
未来三年内,随着智能电视的保有量继续扩大,为内容与运营变现提供基础,预计未来中国客厅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2300亿元。
如何抢占客厅经济制高点,将是今后智能电视行业的主要课题,“乐融”以全新的方式入场。相比做硬件的,乐融有内容,相比做内容的,乐融有硬件,而相比做电视的,乐融有庞大的居住产业生态。生态体的势能肯定胜过线,这就是新“乐融”的底气。
能否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大踏步成为智能家居时代下的新巨头,就看乐融下一步怎么走。
不管怎么说,乐融的崛起,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大话题,或许会成为又一个MBA经典案例,未来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