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买电视的时候,最痛苦的是面对一大堆行业术语却听不懂,看不明白,眼瞅着距离一年一度的剁手节双11已经不到一个月了,是不是购物车里已经塞的满满当当了?
相信不少小伙伴都憋着双11给家里换大件呢吧?趁着最近上游面板价格有所下跌,现在给家里换个电视是个不错的时间。
还记得小时候,趁着爸妈不在家偷着玩两局魂斗罗,得把小霸王插进电视的天线孔,然后重新搜索信号。后来升级到了世嘉MD,有了AV线方便了好多。而如今发展到全高清、4K时代,电视的接口又出现了哪些变化呢?今天老杨就带各位了解下。
RF输入
俗称的天线口,也是老式的有线电视必备的接口,也是非常古董的一种标准。它在我国的发展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随着宽带商升级提供的数字机顶盒,这个接口也越发没用了,甚至有些互联网电视已经不再提供RF输入接口。
HDMI
随着互联网电视的发展,这几年HDMI已经成了代替RF的标准接口。现在有线机顶盒、网络机顶盒、PS4或Xbox游戏机甚至很多功放都可以通过HDMI与电视连接,所以如果电视只有一两个HDMI肯定是不够用的,起码也得三个起。
然而,实际上HDMI和HDMI也并不一样。从2002年至今已经从最开始的HDMI 1.0进化到2.1,而HDMI最开始主要是用在电脑上的。
最早的HDMI1.0版本于2002年12月推出,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与当时PC界面中很流行的DVI接口相比,整合了音频流的数字接口。
随后的1.1、1.2、1.3分别对传输速率、色深、带宽频率等进行了升级,到了比较成熟的HDMI 1.4,带宽升级到了10.2Gbps。
HDMI 2.0进一步加大了带宽并且加入了热插拔,而带宽的提升最简单来说就是可以支持更好画质的传输,所以2.0的意义在于4K视频。
其实1.4的时期已经可支持4K分辨率视频的传输了,但受限于带宽,只支持30FPS的4K视频。而2.0标准可以支持60FPS的4K视频传输。
随后的HDMI 2.0a和2.0b分别对HDR视频和音效做出了小幅提升。而最新的HDMI 2.1暂时无商用产品。
除了HDMI版本以外,还会有一些附加功能,就是接口上面往往还会写个ARC、MHF等等的标示,这些又是干嘛用的呢?
ARC:声音回传。这项功能可以使电视通过HDMI线反向把数字音频信号传输到功放或者拥有HDMI ARC功能的音响设备上,不需要依靠光纤/同轴音频输出接口,在搭建家庭影院时非常有必要。
MHL:移动高清连接,通过一根MHL线缆就可以把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主要是Android设备)的音视频信号传输到电视上,在音视频传输的同时还能用于充电。但目前兼容的移动设备并不多。
10bit:一般笔记本屏幕是6bit,高端一些的8bit,特别专业的10bit,可以理解为2的10次方的色深。而10bit又特指一种视频编码技术,能够提供非常高的视频画质,能够在色彩的渐进和变化方面表现出非凡的细腻度,是目前HDR视频的主要色深编码。
AV接口
别看见这俩字母就兴奋,AV的全称也可以是Audio and Video,这算是比RF领先一些,但比HDMI又落后的标准,十来年前大陆非常火爆的VCD和DVD基本都在使用这个标准。
它由红、白、黄三种颜色的线组成,其中黄线是视频传输线,红色和白色则是负责左右声道的声音传输。
由于AV输入的方式会造成色彩信号的损失,色度信号和亮度信号也会相互干扰,影响最终输出图像的质量,所以随后AV的升级版分量接口就来了。
相比AV接口,视频传输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色差分量线共由五条线组成,三条传输图像,两条传输音频,使用起来有些麻烦。
光纤
此光纤也和你家的宽带网络没啥关系,这个光纤是用来音频输出的,主要也是用来组功放和家庭影院用的。
不过现在电视的研发越来越注重自带音箱体系的升级,所以相信再过不久这个接口也会被淘汰。
总结
如果是给年长的父母换电视呢?那么老杨还是推荐买带标准RF接口的产品吧。因为即便是给父母买了智能电视,他们也懒得研究。大多都是每天开机看看新闻或者八点档电视剧,一辈子的生活习惯,很难改变的。
而对于年轻人来说,那么就是HDMI越多越好。如果恰好你家里有PS4 Pro或者Xbox One X这类的新主机,那么还是选择带有HDMI 2.0以上接口的设备吧,要不这个4K信号输出就完全浪费了。
至于USB接口,2.0版一般也都够用了,如果你喜欢把高清片源放到U盘或者移动硬盘上,再插电脑播放,那么还是得上3.0。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