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屏幕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一部分的同时,伴随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根据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5岁以上总人口中,近视人口约4.5亿,其中小学阶段近视率就已高达46%。如果无有效的政策干预,到2020年,中国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将增长到51%左右,患病人口将达7亿。这都是由于我们长期接触屏幕导致。
①蓝光是导致眼疲劳的元凶之一
蓝光是导致眼疲劳的元凶之一
我们平时每天接触的屏幕散发出的蓝光可以说就是导致眼疲劳的元凶之一,国内外对蓝光危害已经有了比较可靠的数据支持。2013年-2014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视觉健康实验室进行了LED蓝光对人眼视觉疲劳影响的研究,近600人次的人眼视觉生理实验结果显示,屏蔽15%的蓝光比不屏蔽蓝光的被试者的视觉疲劳度低了近21%。
·屏幕蓝光从何而来?
目前我们接触最多的显示设备基本上都是液晶LCD屏幕,而LCD需要背光源的支持,背光源是由众多LED灯珠组成。通常意义上,我们所理解的液晶发光原理是LED发出的白光照射在液晶模组之上,分散出RGB三原色,从而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这些似乎都和我们说的有害蓝光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大家有所不知,有害蓝光就来自于LED灯珠。
LED灯珠产生的白色背光源并不是它本身就是白色
LED灯珠产生的白色背光源并不是它本身就是白色,而是通过高能量蓝光来激发白色荧光。目前的LED灯珠都会使用蓝光打在荧光粉上产生黄光,黄光被蓝光激发出来后,它们一起从LED里面照射出来,所以我们会看到白光,其实这只是蓝与黄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的复合光而已,而有害蓝光就是从这里面来的。
·蓝光到底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自然界的光由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谱组成,然而不同的波长在视觉上呈现出的是不同的颜色,比如波长在600~700纳米的光,我们看到的是红光,500~600纳米的光,我们看到的是黄色的光,而蓝光波长是在400~500纳米之间的光。
蓝光波长相对较短
物理学研究表明,波长越短,能量也就越高,穿透力也就更强。蓝光的波长相对较短,所以人们非常关注蓝光对于人眼的危害。目前我们正在向着“万物皆显示”的时代迈进,生活当中已经处处离不开屏幕,电视、手机、平板等成为了我们每天必须要使用的电子产品。而这些以LED为发光源的屏幕,其光源的峰值光谱都是这种短波蓝光,看的时间越长,对人眼的伤害也就越大。
·蓝光具体会带来哪些危害?
有害的短波蓝光具有极高的能量,过量接触甚至会损伤视觉细胞,而且这种损伤是不可逆反的。蓝光对眼睛的伤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过量的蓝光会引起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猥琐甚至是死亡,损坏眼睛结构。
蓝光对眼睛会带来诸多危害
其次会导致近视眼的加深或出现复视,引发视疲劳。同时过量蓝光会抑制褪黑色素的分泌,从而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如果人们睡眠不足,眼睛的疲劳程度也会加剧,还会对身体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算是蓝光的间接影响。
②如何有效消除蓝光?
·消除蓝光的几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也是我们常见同时也是比较简单的方法,也就是“调节色温”。我们发现不管是手机、电视还是其它显示设备中都带有护眼模式,其原理是控制屏幕中的蓝光量。这项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蓝光,但是我们会发现屏幕会产生严重偏色,亮度以及对比度也会降低,文字和图片的清晰度也是大打折扣,看时间长了同样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通过调节色温来降低蓝光
第二种方法是在屏幕表面贴膜,比如目前手机会配备“防蓝光膜”,实际达到的效果和调节色温基本一致。同时蓝光膜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一些甚至根本达不到防蓝光的效果。还有一种是使用“偏光板”的方法,这种方法和贴膜类似,不同的是它是在背光板与玻璃之间,通过加入偏光板与彩色滤片来过滤掉有害蓝光,不过同样会带来亮度和色彩上的不足。
手机防蓝光贴膜
最后一种方法是目前最先进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LED光源”上入手,利用芯片优化算法,将发光灯珠的光谱进行了平稳,将蓝光光谱从450nm移到460nm,从而有效的减少了蓝光的产生,这就从根源上扼制住了蓝光,对有害蓝光的消除能够达到80%,这种防蓝光技术也让该领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通过芯片优化算法做到光学防蓝光
目前这项技术是由国内互联网电视厂商酷开与美国加州大学光电元件暨材料实验室联合开发,在有效防蓝光的同时也一改护眼模式会造成画面偏色的弊端。同时,由于对有害蓝光的阻隔率达到了80%,也能够让每天对着屏幕的用户少受到一些蓝光辐射的伤害,从而减少近视的发生概率。在近视患病率如此高发的时代里,从根本上防蓝光是一件极具意义的事情。
光学防蓝光不偏色
至于在售产品方面,酷开已经有3款防蓝光教育电视都经过了德国“TUV认证”。这家总部位于德国科隆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国际上知名度最高,通过该机构的认知意味着产品安全可靠,符合欧洲市场准入标准。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