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手持稳定器,一个数码小鲜肉的故事
说起“云台”,大部分人都会觉得那是专业摄影师以及航拍发烧友才会用到的专业设备,但当无刷电机云台技术从机载走向手持,似乎手持稳定器也正面临了一场产业变局。

这是一个媒体爆炸的时代,对于摄录的需求变得前所未有的迫切,当冒险者们带上GoPro翻山越岭,当性感女主播在镜头前姿态万千,当综艺节目变成一场跑男或者爸爸去哪的追逐,手持稳定器成为了一个很常态的存在。

随着运动相机爆发性增长和社交媒体的传播助力。视频已经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图片成为我们在网络上“秀自己”的重要舞台,然而手持拍摄总会伴随着各种晃动直到稳定器将画面定格,原来安静的看世界,是如此震撼。

当2015年《奇妙的朋友》中首次出现FY的身影,当小米的雷军在微博上传的滑雪自拍视频中看到小蚁运动摄像机搭配FY手持稳定器的组合。很多运动相机爱好者都在电视的影响下扑向网络搜索这种“稳定神器”的出处。

手持稳定器源于航拍无人机下挂的摄像机云台,专业底层算法+无刷电机驱动来达到为摄影器材达到防抖减震的作用。飞宇SPG则是一款主打适配手机等轻型摄影器材,能较好的弥补器材本身光学防抖的不足,同时可以带来场景切换中的多样化拍摄的手持稳定器。
2.廉价但不低质,想玩不必拮据
“专业”往往和价格不菲联系在一起,手持稳定器也曾因高昂的售价让不少囊肿羞涩的玩家倍感压力。幸好手持设备行业“老司机”飞宇还算厚道,具有视觉识别功能的飞宇SPG售价1799元,而更多优惠活动让价格一降再降。虽说算不上是白菜价,但是至少已经开始有一点点“接地气”的感觉了。

从外包装来说,飞宇的设计虽然说不上多有创意,但是也很简单实用,我们不难发现,表面的图文介绍都采用了英语,显然这和飞宇此前一直主打海外市场有关,不过对于转内销的SPG来说,可以尽量考虑国内市场的用户感受,换成中文或者双语会更有亲和力些。

打开包装盒,说明书有两份,也是很international的设计。稳定器与配件被安置在两个独立包装中。这种井井有条的设计显然很符合处女座的口味。考虑到保护作用,稳定器外面有收纳袋包着,而数据线和电池则被放在了配件盒中。


SPG由单节3000毫安的22650型号电池供电,理论续航可达8小时。至于充电,显然SPG没有了和G4等产品一样的外置充电器,采用了直接机充的方式。


手持稳定器的外观设计和飞宇家族的其他的产品大同小异,走的是简洁风格,横滚轴处的金圈与飞宇LOGO成了很好的点缀。考虑到持握的舒适度,SPG在手柄上覆盖了橡胶,舒适度和美观度都更加出色。


全铝合金的机身,磨砂质感的漆面工艺,看起来十分精致,每一个接缝都很紧密,完全没有飞边和毛刺。

错位夹的设计可以更加牢固地固定手机,配合运动相机垫片棉还能兼容各种运动相机。


飞宇SPG 最大的结构升级是采用了无级配重横臂。与其他同类产品不同,它无需配重就可以轻松兼容各种重量的手机,搭配一些专用镜头也没有问题。

整个手柄的设计非常简洁,操作也全部靠两个按键和一个摇杆完成,可以实现开关机、模式切换、拍摄和控制转动,通过蓝牙与手机相连后可实现蓝牙快门、人脸跟随、自动全景拍摄等功能。

考虑到与其他设备器材的配合,SPG的中间和手柄一段还留下了两个接口,可以更加顺利的与三脚架等设备配合使用。


尽管飞宇在工艺上可谓下足功夫,但是排线却成为了SPG一个相对遗憾的地方,横臂处外露排线的尴尬,这不知道是不是飞宇在设计上的一个小失误呢?当然,瑕不掩瑜,总体来说,SPG在工艺上还是值回身价的。

3.真功夫不怕秀,展拳脚视频为证
飞宇SPG作为一款专为手机打造的专业手持三轴稳定云台,事实证明,其防抖素质确实过硬,无论是走于较为颠簸的砖石路面,还是在奔跑中跟拍,甚至在高高楼顶的大风中鸟瞰,飞宇SPG都有较为出色的表现。

启动(GIF)

动态展示(GIF)
此外,SPG还继承了传统手持稳定器的航向锁定、全锁定和跟随模式等工作模式。也非常应景的跟上了网络直播的热流,加入了竖拍模式,尽管需要手动切换,但是整体的易用性还算不错。我们来通过视频来看看实拍的效果如何:
综合测试(兜兜转转,安静的世界就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