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佳:传统企业如何转变 为什么让人不淡定?

作者:王如晨 来源: 百家号 2017-08-29 11:28 阅读(

  导读:传统企业转型是阵痛,转得好可以继续红火,转得不好可能会身败名裂。康佳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凤喜对媒体表示,20年前,彩电是高科技产业,还是最性感的。“不过,2000年以来,我们关注焦点是传统企业如何转变”,并强调,“康佳不再只是一家彩电公司,将转型投资控股平台,彩电业务则谋求独立上市”。



  康佳A业绩孱弱,资本市场倒是帮忙。变化就有机会。

  真担心康佳会走向乐视风或早年国美风。而我希望,即便有所变化,尽量成为联想控股风吧,那样或许能让人淡定一些。

  对于不关注康佳的人来说,听上去有些突兀,莫名其妙。

  是。不过我也是最近关注到它中报。其中透露的最新动向,给我潜在的感受就是如此。

  8月25日,深康佳A发布了2017年中报。数据显示,营收114.06亿,同比增32.49%;净利3087万,同比增140.53%;EPS为0.01元。

  同比增幅吓人。实际数字并不出色,看得出之前业绩惨淡。家电业尤其黑电整体板块一直不咋地,估值也低。但100多亿营收净利仅3087万实在难说出口。而且,中报里,这净利还不是来自主营,而是营业外收入,主要是资产处置。康佳同期经营性现金流为负,数字还挺高。整个中期实际业务面,并不好看。

  不过,财报数据本身还反映不出真正动向。先直观感受下面一段。

  近日,康佳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凤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20年前,彩电是高科技产业,还是最性感的。“不过,2000年以来,我们关注焦点是传统企业如何转变”,并强调,“康佳不再只是一家彩电公司,将转型投资控股平台,彩电业务则谋求独立上市”。

  这基本给康佳定了中长期调子。但隐含的信息,有些让人不踏实,不淡定:

  1、彩电业之前确实性感,但要说2000年以来康佳关注焦点就是“传统企业如何转变”,明显托大,有点为眼下找台阶的意思,让人感觉它很互联网或很平台;

  2、“不再只是一家彩电公司”,转型投资控股平台。语义重心在后面,说明整个集团架构将是投资驱动,彩电业务在这层下面。

  3、彩电业务谋求独立上市。这,这是什么逻辑呢?一方面你说它已经不像20年前那样性感,说明至少不是当下新概念,如今又要它独立上市。你这圈钱吗?

  我的预感是,彩电业务接下来可能想融资,比如释放部分股权,引入战略资本,如此,既可获得资本奥援,也可摆脱包袱压力。至于寻求IPO,短期可能只是说辞,尤其可用这个由头吸引战略资本。

  这里面一定有康佳集团的资本技铺垫。毕竟,现有的康佳A若失去彩电主业,那整个就主业空洞化了。不要说投资者很难同意,就算同意,它自己这个周期怎么填补空洞,确实很难。

  所以,这里体会一下我为何开头说不希望成为乐视风或者早起国美风。你知道这两家公司曾有过将旗下上市子公司过度工具化的典型经历,甚至也是脆败的原因之一。此处,你再将2、3结合就能看出,康佳集团未来也不排除走向依托旗下上市公司作为平台,为投资业务创造新的融资条件的路径。未来,很有可能出现类似的工具化一幕。

  那时,本质上,家电业之于康佳集团,就像乐视网之于此前的乐视控股,国美电器之于鹏润。

  你会说,这有什么呢,不过就是很平常的集团化架构。不也跟联想集团之于联想控股一样吗?

  形式上一样,但同样架构里,核心业务扮演的角色并不一样。我说希望它成为联想控股的架构,其实是想说,刘凤喜的逻辑,应该建立康佳家电主业至少在中国获得相当强的地位才好那样表态吧。如果只是为了转型,即便有这样的逻辑,也不过是空架子。

  这是我对它不太放心的一面。由于之前的2015年,它经历过一轮极为严重的震荡,足以“留名”全球商学院经典教材,我担心的一面在于,康佳是在寻求一种妥协,过度迎合大股东主导的变革。

  当然,我们没有任何权利非议一家公司的转型。尤其对于康佳。它身上其实有太多悲情。它可是中国老牌家电企业。有近40年的历史。

  当年它曾是中国CRT时代三巨头之一。转型平板时代也很有看点。但在体制约束下,它起个大早,赶了晚集。当海信、TCL们快速崛起后,它的地位却开始持续滑落。

  我说它有体制约束,主要是它身处大股东之下,有太多约束,导致它的机制很难符合市场化特征。

  它的意识绝对没问题,当初朝平板时代转型,过去几年多朝智能化转型,意识应该说都不落后,但它没有真正的能力整合关键资源快速引导,更多停留在意识与理念阶段。

  这种体制给康佳带来诸多约束,导致它与大股东之间不断出现矛盾。早在2009年末,双方矛盾就很明显了。我记得很清楚,当年,康佳模组厂落地昆山,就是矛盾结果。深圳那边尤其期望落在当地,但很难给它土地,而昆山有更多优惠。一个细节显示出矛盾,项目动工时,深圳那边来了多家媒体,回去后却被要求不能作为重点报道。

  主要矛盾集中在同业竞争。康佳是家电制造业。在中国,家电制造企业基本都是地产企业。康佳的商业模式注定了无法真正脱离土地经济与地产形态。但由于大股东主业也是地产(主要是商业地产),双方之间同业竞争矛盾持续很久。

  对康佳来说,地产业务有双重意义:一是天然的工业地产形态;二是有许多配套项目很容易变通转化为商业地产形态甚至商品房,从而能平衡自身家电业务运营的压力。多年,它手中的地产确实也增值多多。

  格力、海尔、海信、长虹、TCL,地产业务都不弱,有的早就是上市公司了。康佳因为受制于华侨城,导致它很难在这个维度上有更深的布局。因此,双方博弈深深。后来它们为了一处关键地块,甚至对薄公堂,那可真是罕见一幕。

  几年来,康佳危机感深深。主业被对手拉开距离,它对业外收入就有一定依赖。地产业务能平衡部分风险。另外,华侨城虽身为大股东,并非绝对控股,只是占据逾20%的比例。不过长期博弈中,它持续占据上风,利益代表占据康佳A董事会最多席位。

  这种局面也导致过去多年康佳管理层与普通员工一直缺乏激励措施。与其他同行相比,它显得相当被动。

  但上述一幕持续到2015年,竟被康佳中小股东联合内部派系完成一场逆袭。它们竟然占据了董事会多数席位,从而决定决策层的人马。当时刘凤喜被架空,换了新人。虽然后来很快又作了平衡,吸引大股东方面的代表,包括刘凤喜本人,但中小股东选定的新总裁,仍然代表更多自己的利益。

  那新总裁,也就是刘丹,当年也曾长期任职康佳,立过汗马功劳。但后来转战行业,被中小股东选定、回归后,实施的却是休克疗法。他激烈地甩掉了许多老人马,中间甚至短短几天还有反复。整个康佳无法经受住震荡,主业明显不利,而资本市场更是不满。随后复牌,竟然创下9个跌停。这也直接促成刘丹下课。

  之后华侨城重新主导了董事会,康佳重获安定。当然,大股东与刘凤喜等人显然也没有完全走回过去老路,而是开始展现创新变革风向。整个2016年,主业元气恢复,虽然利润没有真正的变化,许多业务主要来自资产处置,但是智能化转型尤其是互联网服务取得不错的成效。

  当然,最大的看点在于年末落实的全球高管人选竞聘。虽然有些方面很难立刻改变,但仍还有新的血液流入。

  2017年以来的康佳,基本上就在重新定位。它一是迎合华侨城整体转型,二是自身也在寻求变革,厘定了刘凤喜开头的表述。

  这一步确实取得了成效。中报至少再度盈利,虽然更多来自营业外收入,市场倒也稳定下来。

  但是,我们也看到,康佳集团眼前的改革并不彻底。它依然有两重风险:

  一、转型投资控股平台,我们并不担心它的资本力量。更多是它需要丰富的投资经验。康佳这方面积淀不深,虽有新的人马帮持,想短期建立起口碑,还很难。而且,它并投资那些新创项目,更多追求能更快产生投资效益的领域。市场上有,但也未必成就它多少机会。

  二、家电业务,过去为康佳集团甚至华侨城创造了很多营收,较长时光里,现金流也发挥了作用。但是眼下,我们认为,康佳集团对于这部分业务有透支的可能,就是说,它虽然不能带来多少利润,但短期还是要依赖它带动营收,如果能IPO,还可以打通资本市场。在投资控制业务壮大之前,家电业务还不能过度弱化,否则整个康佳集团都可能显得空洞化。

  2017年,康佳营收目标是300亿,净利要达到3亿。这意味着,家电业仍会是核心营收倚重,而利润恐怕仍会来自业外。最新公告里提到,一处核心资产处置如果能按预定目标,在2017年完成,按它持有的70%比例计算,可能获得30多亿的收益。

  现在看看,到底还是地产生意才能拯救公司啊。

  我说康佳转型,不让人淡定,并非完全否认它选择的这条路径。后者确实有一种新的味道:不但可以进一步消除与大股东的同业竞争关系,也可以化解地产政策调控与彩电板块成长的双重压力。

  早在10多年前,海尔就确立过金融+产业两轮驱动的路径,它一度被视为GE的拥趸。

  但康佳主业谈不上稳固。它在跟时间赛跑。如果不能尽快形成新的造血功能,尤其是利润点的挖掘,它也会面临坐吃山空。它的财务面很难形成真正内在的体质化的提升。2017年中报虽然表面盈利,但也建立在透支某些资源基础之上,在我们看来,2018的康佳,将会面临一波更大的挑战。

页面链接:   https://news.znds.com/article/25917.html

下一篇
“你有Freestyle吗?”这句网上广为流传的话出自今年6月刚上线的Hip-hop音乐选秀节目《中国有嘻哈》,这档爱奇艺自制的全新网络综艺,以自身的独特性在遍地开花的网络自制综艺中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