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症结:数据太多,智慧太少

作者:方可成 来源: 南方周末 2017-01-17 10:28 阅读(

  导读:我们身处大数据时代,周围时时处处都是数据的海洋,走了几里路,吃了几卡路里的饭,睡了几个小时的觉,甚至我们正在喝的水多少度,水里有多少漂浮物,如今通过技术都能“可视化”。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表示,如今数据太多,智慧太少,数据本来是我们的工具,如今我们却成为数据的奴隶。对于作者的看法,身处大数据时代的你,又是如何认为的呢?


  当地时间2016年1月13日,日本东京,世界最大的可穿戴设备展举行。(视觉中国/图)

  你真的需要记录下每一次翻身和打鼾吗?

  2017年1月5日-8日,每年一度的全球最大科技展——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博览会(CES)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有记者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展厅里摆放了形形色色的好多张床。来自世界各地的科技公司,热情邀请参会者脱掉鞋子,躺到床上,试用他们的新产品——致力于监测和改善睡眠的智能硬件。

  这些产品五花八门,令人眼界大开,已经远远不是最初的智能手环那么简单。它们有的是放到枕头里的微型监控设备,可以记录下睡眠时的身体动作及睡眠周期;有的是智能枕头,可以播放合适的音乐,还可以在你开始打鼾时通过震动制止;有的是智能床垫,可以捕捉你全身的动作,并且持续调整床垫的温度,因为据说温度是影响睡眠质量的一大因素;有的是安全带式的床上腰带,同样是用来检测你的翻身和呼吸;甚至还有App可以录下你的每一次打鼾,以及每一句梦话。

  这些高科技的产品确实让我们的睡眠变得从未如此“科学”。有了这些翻身、呼吸、打鼾、梦话的数据,仿佛通过一系列的数学运算,就可以算出我们的完美睡眠。

  然而遗憾的是,睡眠检测的热潮是科技产业界推波助澜的结果,并非睡眠研究的产物。目前的科学研究,还没有办法从这些数据中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和对策。长期研究睡眠失调的学者Michael Breus说:“假如监测显示,你有18%的快速眼动睡眠,以及24%的浅度睡眠。那又怎样呢?现有的临床研究还跟不上消费电子收集数据的步伐。”

  也就是说,无论是智能枕头、床垫,还是智能腰带、录音App,它们的确能帮助你收集到颇为精确的睡眠数据,但是你记录下的每一次翻身和每一次打鼾,目前还没有办法为改善你睡眠质量作出实质性的贡献。在睡眠检测领域乃至更广义的身体监测领域出现的智能硬件热潮,是商家在“大数据”,“可穿戴设备”等新潮概念的掩护下吹出的美丽泡泡。

  而消费者之所以会被这些美丽的泡泡所吸引,也是因为数据本身的诱惑性——当我们拥有了更多关于自己身体的数据,我们仿佛就更好地了解了自己,就可以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所以,戴上手环、买回智能枕头的那一刻,我们可能会获得巨大的心理满足感。然而,这种跳跃的逻辑当中至少忽略了两方面的重要因素:其一,有了更多的数据,并不意味着会产生更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因为数据需要科学的解读和分析才有意义;其二,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了解,也不意味着就可以付诸行动,改善自身的健康。

  在经典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中,作者Douglas Adams曾经讽刺了这种“有数据而无智慧”的现象。小说中有一台超级电脑,拥有宇宙的种种数据,创造这台电脑的人希望它能从数据中计算出人生、宇宙和万物的终极答案。经过几百年的计算,电脑终于给出了回答:42。人们对这个奇怪的答案显然不满,电脑则回应说:现在,你们有答案了,但你们还不知道问题是什么,而计算问题则需要更高级的电脑和更长的时间。

  这部小说写作于没有大数据的年代,但作者准确预言了大数据年代的核心问题之一:数据太多,但人们提不出适合用这些数据解决的问题;即便提出了,也还没有足够的方法来利用数据解决这些问题。数据本来是我们的工具,可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却成了数据的奴隶。

  所以,起码在睡眠科学还没有明显进展的现在,与其纠结于购买哪一种智能设备记录自己的每一次翻身和打鼾,还不如省下时间,在记录不了任何数据的床上好好睡一觉。

  (作者为传播学博士候选人)

页面链接:   https://news.znds.com/article/18827.html

下一篇
导读: 据求职网站Indeed的统计,自2014年以来游戏开发商所发布的职位数量下降了65%。但VR/AR游戏职位的需求量却在显著上升。 目前为止,全球游戏行业已经发展到了910亿美元,不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