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彩电出口价格下跌 中国制造该如何“走出去”?

作者:程进 来源: ZNDS资讯 2016-12-03 13:25 阅读(

  自1925年第一台电视诞生已有近百年时间,黑白色调已然成为过去,臃肿的身材也越渐纤薄。作为家庭的必需品,电视的存在已是理所当然。然而它却不得不面临一个窘境: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趋于饱和。

  数据显示,2011-2015年中国彩电零售销量增长率放缓明显,销量/产量比呈下降趋势,市场需求疲态尽显。

  电视产能过剩,市场日渐饱和成为了国内电视厂商所面临的严峻问题。然而身处行业红海,无论是传统品牌还是互联网品牌,随波逐流的下场只能是被淘汰出局。于是,彩电产商纷纷将目标转至海外。

  初见成效的莫过于创维和海信两家传统厂商。创维现主攻欧美市场,6月份收购了德国本土三大电视机品牌之一的Metz公司,同年7月又成功并购欧洲Strong集团,海外市场前景一片明朗。而海信则是主打美洲与澳洲市场,定位高端与韩系品牌正面交锋。在8月份的市场数据中,海信电视以19%的销售量首次超过韩系品牌,在澳洲市场位列第一。

  而对于互联网电视品牌,小米乐视最具代表。小米电视早在2014年就表示会开拓海外业务,目前小米已经进驻韩国、印度等亚洲国家,以定制化服务为卖点,迎合当地消费者需求。乐视则是在今年高调宣布进军美国电视市场,誓要将“生态化反”带到美国,近日更是宣布将扩宽美国销售市场版图。

  将电视市场的战线扩展至海外既是形势所迫也是发展趋势。但这同样面临着一系列难题:知名度不高、售后服务稀缺、本土品牌竞争等等。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国内彩电出口数量在增加,但是销售额却比去年同期有所减少。

  根据前瞻网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1—10月的彩电出口数量为6818万台,比去年同期出口多了约866.1万台,但销售额却比去年少3.67亿美元,主要原因是因为出口彩电均价下降。数据显示,2016年10月我国电视机出口均价为149.2美元/台,去年同期则为177.07美元/台,价格同比下降了15.74%。


  在国内电视市场趋近饱和的大环境下,电视厂商又急于实现产品增量,降低产品出口价格带来的好处或能立竿见影,但长此以往必然重蹈“价格大战”,其在国内市场中的不利影响已是显而易见。另一方面,低廉的价格会直接影响到品牌价值,待时机成熟再提升品牌形象或为时已晚,“低廉”二字早已如附身之蛆,企业恐将陷于“货次价高”的尴尬局面。

  而随着上游面板产业链的影响,面板供应严重不足,原材料价格也随之上涨,电视涨价已成必然趋势。一般来说,面板价格上涨的成本将会通过电视提价的方式转嫁给消费者,但目前的现状是电视出口价格依然在下滑,一涨一跌,厂商利益势必受到影响。

  海外拓展的战略自然是无可争议,但是自贬身价以换取市场份额的举措是否正确还有待考究。个人认为,中国电视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时应摒弃门户之见,齐力合作,以质量产品赢取用户口碑,以创新精神打造自主品牌,将“中国制造”的形象提升到新的高度,而不是以低廉的价格博取市场青睐。中国制造也许还需要多一点合作,多一点质量,多一点创新。

页面链接:   https://news.znds.com/article/17290.html

下一篇
导读: 双十一的热度刚下去,也算是给 2016年的电视行业稍微喘口气。电视圈相比去年,各类大战比以往要热闹很多,不论是最初的富士康收购夏普,还是三星将哈曼纳入旗下,或者现…